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碎片化的历史学”:理解与反省

发布时间:2018-04-27 10:28

  本文选题:碎片化 + 历史研究 ; 参考:《近代史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正"碎片化"在今日已成历史研究热议的话题,而且,明显是批评的声音居多。问题的存在,或许谁都难以否认,关键是成因为何?又如何面对?依拙见,"理解"问题之由来,或是对此进行"反省"的必要前提。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略加说明的是,史学研究中所谓的"碎片化"问题,并非今日才发生,说"古已有之",
[Abstract]:Positive fragment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historical studies today. It may be hard for anyone to deny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key is why?. And how? From a humble point of view,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 or the necessary premise of introspection.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consideration that I would like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so-called "fragmentation"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did not occur today, saying that "ancient times have existe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2 罗志田;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3 苏亦工;法律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天红;;口述历史:国家图书馆关注的新领域[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6 余鸣鸿;年鉴学派对传统史学的突破[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张仲民;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张宏;;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田居俭;;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杨天树;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刘招成;施坚雅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5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6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鹏;北伐前后曾琦与国民党的合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3 蔡晓荣;江西士绅与晚清社会剧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许丽梅;民国时期四川“五老七贤”述略[D];四川大学;2003年

5 胡英泽;从水井碑刻看近代山西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3年

6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进;广西的起事:从天地会到拜上帝会(1804—185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李俊群;论蔡元培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隋丕宁;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2 杨兴梅;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J];近代史研究;2000年04期

3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4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5 罗志田;历史创造者对历史的再创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华;;论历史研究中的“求同存异”与“存同求异”[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日根;;融入时代主旋律 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3 刘超;;历史长河中自由的思想者——何兆武先生求学、治学与教学管窥[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4 沈嘉禄;;“那些事”,连缀成大历史的注脚[J];档案春秋;2011年07期

5 ;史学精粹[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6 李杰;;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及其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黄民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东民族主义的研究[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8 洪认清;皮晖;;刘大年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科学化问题的探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周宇清;;转型期历史研究论析[J];天中学刊;2011年03期

10 方万鹏;;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杨奎松;;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包伟民;;编辑说明[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5 ;后记[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6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8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9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征文目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10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靳延史;历史研究不应当碎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叶帆;坚持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N];人民日报;2009年

3 吴必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 瞿林东;谈谈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N];人民日报;2011年

5 王思治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历史研究要有自己的理论支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纪明 实习记者 曾江;信息技术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四川大学教授 王东杰;历史研究是算账?[N];南方周末;2010年

8 陈恒 陆路;多维视野下的历史研究——跨学科历史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张绪山;“假设”的历史与历史研究的“假设”[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悠扬;杨奎松:研究历史的乐趣就像“破案”[N];深圳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文兵;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7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8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传霞;历史研究的现代化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2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刁娅君;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6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8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薛波;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0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10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