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明代宋史撰述的历史编纂学成就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01:36

  本文选题:明代 + 宋史著述 ; 参考:《史学月刊》2011年10期


【摘要】:明人在宋史研究和撰述中,讲究史料的增补、史观的变革和史体的创新。就史体创新而言,明人出于重修《宋史》之学术旨趣,灵活运用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等诸种体裁,别创义例,条理纲目,剪裁结构,栉疏章法,表现出形式多样、书法独特、求实致用的历史编纂学特点。明人基于宋史撰述对传统史体的大胆革新,不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传统史书体裁,推动了明代历史编纂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更加充分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宋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Abstract]:In the study and writing of Song history, Ming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supple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view and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yle. As far as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yle is concerned, for the sake of reconstructing the academic purport of "History of Song", people of Ming Dynasty used various genres, such as biography, chronicle, etc., such as creative examples, methodical contents, tailoring structur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wing various forms and unique calligraph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compilation. The bold innovation of the Ming people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not only further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e genre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books, but also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more fully displayed the rich and colorful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It has important value of historiography and philolog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鹏宇;;浅论完颜亮改革对契丹人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徐永斌;;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刘洋;;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因与内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沈素珍;钱耕森;;再论朱熹籍贯三省之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朱乐朋;;论桂馥的书法成就[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6 罗海燕;;乱世文人的心灵史诗——论元明之际戴良诗歌的主题取向[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方盛良;“小玲珑山馆”诗人群体考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朱丽霞,罗时进;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孙冬虎;北宋诗人眼中的辽境地理与社会生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10 赵振;君臣关系与北宋前期政治——以寇准为个案[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王红;赵婷婷;;论榷盐制度对宋统治的影响[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3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爱平;;略论全祖望对黄宗羲学行的表彰与传承[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6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桂珊;况周颐词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6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黄曦;胡瑗《周易口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振宇;宋代荒政变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晴佳,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李扬眉;历史的重构与史学的转折——一个跨文化的考察[J];文史哲;2004年06期

2 施建雄;唐晶;;传承与革新:南宋历史编纂学的特点[J];人文杂志;2010年03期

3 彭先和;;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对历史编纂学的贡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吉家友;《资治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理查德·范恩,郭大光;历史编纂学一定要全球化吗?[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6 房鑫亮;;《史通》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J];探索与争鸣;2008年12期

7 汪高鑫;;史学“致用”思想与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李颖科;;干宝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9 何平;现代性概念对2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张旭鹏;;历史学家面对战争[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冠朝;陈育宁;;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研究[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美莺;;明代福建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与特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汤晓方;;喇嘛教与元代蒙古文化[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张清华;;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9 荆佳佳;;论杜佑对于管子经济思想的继承[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港发现明代村庄遗址[N];光明日报;2000年

3 湖南益阳师范学校 郭启明;重新审视明代书法艺术[N];美术报;2002年

4 光思;《中国明代档案总汇》[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黄钰财;明代古刹银杏堂[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南京发现明代铸钟遗迹[N];新华日报;2000年

7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8 包来发;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9 赵智强;景德镇与明代五彩[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通讯员 石金虎;发现9处明代摩崖石刻[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赵静;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7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赵艳;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刘晓军;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龙;明代公文变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5 林建筑;明代水西彝族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张然;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7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17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