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
本文选题:历史虚无主义 + 新自由主义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Abstract]:As an anti-Marxist trend of thought, historical nihilism is favored by many wrong thought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historical nihilism has become the tool and helper of neoliberalism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historical nihilism has satisfied the needs of neoliberalism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but also because historical nihilism, neoliberalism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are interlinked in class attribute.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values are identical. Therefore, to criticize neoliberalism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we must insist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nihilis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K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升;罗雪中;;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历史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漆丹;;我国股份公司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效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余慧阳;郁琳;;文艺复兴与近代民法理念的孕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坚决制止破坏行为 严肃处理破坏事件[J];南方文物;1982年01期
2 张寿彭;;孟子经济思想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3 刘大年;关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J];世界历史;1983年04期
4 梁小民;;经济学的开放[J];读书;1985年01期
5 臧乐源;继承珍贵的道德遗产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道德与文明;1986年06期
6 吴廷嘉;史学理论的层次构架与总体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1期
7 柳冠中;共生美学观——对当代设计与艺术哲学的初探[J];装饰;1986年04期
8 刘承学;;关于评价西方政治思想家的几个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9 陈广充;;论本世纪以来拉美经济政治变化的主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年S1期
10 刘超雄;论本世纪初英国自由党政府的社会政策[J];世界历史;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青;;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点综述[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2 高麟;谭林书;谭跃进;周曼殊;;计算机辅助书本结构优化探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谢冠赋;陈灵坚;;全球文化冲突与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境遇[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MAKOTO ITOH;林荣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道路可行性理论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任治君;;落后国家的干预偏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升有;;尽孝是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世鹏;;“9·11”以后全球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胡键;;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李士梅;;对制约国企改革几个深层理论问题的探讨[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晓燕;;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和谐——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谈党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杨培芳;回眸电信改革[N];光明日报;200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发挥理论的基础性作用[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放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N];河南日报;2000年
5 李际均;国防现代化呼唤军事英才[N];解放军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静;警惕:全球化≠美国化[N];科学时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郑园园;“第三条道路”通往何方[N];人民日报;2000年
8 ;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若干观点[N];人民日报;2000年
9 刘申有 宋文群;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万俊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井志忠;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D];吉林大学;2005年
8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夏倩芳;公共利益与广播电视规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强;略论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姬高生;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两大流派[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顿时春;布莱尔“第三条道路”评析[D];新疆大学;2001年
4 朱玉龙;试析美国的“制度霸权”:从理论上的争论到外交中的揉和[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茜;论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后果[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李文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民族经济利益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苗红妮;冷战后国家利益的认证与维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艳;战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差异与共识[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晨华;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郑丽;试论英国艾德礼政府的福利国家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18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1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