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国公共史学的若干思考
本文选题:公共史学 + 学院派史学 ; 参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7期
【摘要】:近十余年来,公共史学开始在我国萌芽并出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但远未达到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发展我国的公共史学,史学工作者应在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方面做些反思。改革现行成果模式,实现史学成果模式多样化,多角度向社会渗透,扩大其功能及影响,促进学院派史学与社会派史学的融通;树立史学资源意识,构建史学资源学科开发史学资源;构建史学伦理学学科,净化学术空气以利于史学与社会互动。这些都成为当前公共史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In recent ten years, public historiography began to sprout in our country and appeared in the ascendant development trend, but far from matur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develop public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historians should make some reflec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historiography and social relations. Reform the current achievement model,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storical achievement model, infiltrate into the society from many angles, expand it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promote the fusion of academic historiography and social school historiography,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historiography resources,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resources of historiography,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iography ethics, and to purify the academic air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riography and society. All these have becom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70017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编号08057C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晓虹;;从《明朝那些事儿》的热销说开去[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5期
2 王立桩;;“应用史学”还是“史学应用学”——浅论公共史学的学科属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杨祥银;美国公共历史学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4 张晶萍;刘金爱;;论当前“历史热”的喜与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姚霏;苏智良;;公共历史学与高校史学人才的培养[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0期
6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7 姜萌;;学院派史学与公共史学[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8 姜萌;;通俗史学、大众史学和公共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霍明远;知识资源的价值观及其数学表达[J];资源科学;2001年04期
10 孟宪实;;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以武则天研究为例[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沈召庆;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认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吕萍;浅析美国新经济史学派的产生和特点[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6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7 冯佳;;面向人生与走向“田野”——新史学的想象、叙事与方法[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4期
8 刘莉;潘仁;;试论当代中国文化的嬗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另一个价值维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刘家和,陈新;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成军;;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成武;;毛泽东与建国初期的群众文化建设[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5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齐玉华;;浅析当代浙商公共行为的时代意义——基于公共行为的历史沿革的分析[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辉;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少琼;中学历史“综合化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超;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桂平;史料教学——不可或缺的历史教学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更;大连休闲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芮永锋;舟山群岛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8 陈艳娇;论行政紧急权力的法制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文康;消费文化语境下武术文化“消费式传播”模式的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沈慧然;当代中国“史学危机”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永瑞 ,李长莉;再造东亚史学[J];读书;2005年04期
2 杨祥银;美国公共历史学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程群;六十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的成绩与问题[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4 罗荣渠;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J];世界历史;1982年05期
5 张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学的研究与应用[J];江汉论坛;2003年05期
6 姚霏;苏智良;;公共历史学与高校史学人才的培养[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0期
7 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生代[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5期
8 舒焚;;两宋说话人讲史的史学意义[J];历史研究;1987年04期
9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10 王希;何谓美国历史?——围绕《全国历史教学标准》引起的辩论[J];美国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姜小玲;[N];解放日报;2006年
2 宋云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俐彦;;历史知识社会化与公共史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3 姜萌;;通俗史学、大众史学和公共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4 路振光;因特网上史学信息资源粗探[J];史学月刊;1999年04期
5 杨文新;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J];历史教学;2002年02期
6 范瑞婷;;浅议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8年49期
7 杨文新;信息技术与史学“四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田得宏,冷东;浅析信息技术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9 刘家和 ,陈启能;面临改革大潮 历史学怎么办?几点看法[J];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上海大学 谢维扬;靠基础研究提升公共史学表现[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阚红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易代修史 信而有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历史系 刘义;大学历史教育:教什么? 学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尤学工;史学可以娱乐化吗[N];北京日报;2011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越;摆脱单一学科史局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俐彦;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孝虎;战后美国史学的挑战与应变研究(1945-2005)[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2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