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梁启超清学史著述的特点刍议

发布时间:2018-05-07 04:42

  本文选题:梁启超 + 学术史研究 ; 参考:《兰台世界》2012年16期


【摘要】:正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著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梁氏的清代学术史研究非常有特色,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些研究,笔者从自身研读的
[Abstract]:Liang Qichao is one of the people and founders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His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kinds: < Qing Dynasty academic introduction > and < three hundred years' academic history in China >.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related papers.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is very distinctive. At present, there have been some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circle. I have studied it from his own study. A

【作者单位】: 日照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张允熠,张瑞涛;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王惠荣;近代墨学复兴与晚清儒学[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6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8 李曼曼;谭书龙;;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王先俊;;论“五四”后的社会改造思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鸿森;;陈溿事迹辨正[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毛宣国;;梁启超的《诗经》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10 刘巍;;《教学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兼及康氏与廖平的学术纠葛[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孙老虎;陈三立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申乐利;民国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7 蔡言胜;《通雅》语文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吴学满;从考据学到新义理学[D];湘潭大学;2002年

9 朱昌荣;皖派朴学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健美;唐鉴学术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勤;;视点创新与学术进路——梁启超学术史研究的方法论意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吕峥;;力与命相持 第一公民梁启超[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1年04期

3 陈晓林;;梁启超教子[J];东方剑;2011年08期

4 ;领略大师学术风采 学习大师治学之道 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梁启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郭松民;;日本人为何两帮梁启超逃难[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6 赖建玲;郑家建;;一样的清华园,不一样的学者——论清华国学院时期的梁启超[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7期

7 王思睿;;梁启超时代:被遮蔽的新中国[J];中国改革;2010年07期

8 干春松;;政治、宗教和哲学:梁启超的儒家论说[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9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10 李国文;;梁启超读《锦瑟》[J];旅游时代;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6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7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10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楠;并非实录的“实录”[N];文汇报;2010年

2 杨小霞;梁启超的佛学情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9年

4 广州中医药大学 郑洪 陆金国;清末卫生行政的起步:梁启超医疗事件与中医境遇[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潘立勇;梁启超的趣味与趣味的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阳光;梁启超生命中的三个女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卢毅;善疑求真言自由[N];学习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志研;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唐蓓;但开风气不为师[N];南方日报;2010年

10 济南 李强;梁启超与《国风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2 吴岩;《清代学术概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盛;梁启超、钱穆两部同名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7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55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55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