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清末民国的“蜀学”论
本文选题:蜀学 + 地方认同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有关近代四川学术兴起于同、光时代的论述,多少夹杂了想像成分,但此一时期的四川学术确实呈现一些特色,其影响力尤其得力于整个中国近代学术典范转移的大潮流。在社会的层面上,近代蜀学论乃是晚清四川地方认同的形成在学术上的体现,既有文化的自信,也夹杂着焦虑感。
[Abstract]:The exposition about the modern Sichuan academic rise in the same time, the light age, mixed with the imagination element, but the Sichuan academic of this period does present some characteristics, its influence is especially due to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academic model transfer big trend. On the social level, the modern Shu theor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formation of Sichuan local ident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anxie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S036)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复生;表宋风,兴蜀学——刘咸p樦匦蕖端问贰芳蚵踇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刘复生;;刘咸p槨妒裱邸芳捌湓谘跏飞系囊庖錥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J];天府新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敏;;清末士大夫的地方自治思想与地方自治政策之推行——以《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5 马克锋;梁启超与传统墨学[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6 李燕;周志兵;;《中国小说史略》之今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7 范喜茹;;汉代家庭德育述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苏魏;;论甲午战后中日之间关系(1895—1905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孙武安;;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发起战动总会的主要原因[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天道;禅:生命之境和最高审美之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刘永丽;;郭沫若的上海体验与书写[A];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C];2007年
3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李翔海;;“孝”与儒家终极关怀[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9年
5 易惠莉;;光绪六、七年的晚清中国政坛——以刘坤一与李鸿章之争为中心的考察[A];近代中国(第十八辑)[C];2007年
6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起家和主要类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1年
8 张岂之;方光华;;辛亥革命与20世纪初叶人文精神的发扬[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9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10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比较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8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f替,
本文编号:1861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6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