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本文选题:中国近代乡村史 + 学术回顾 ; 参考:《史学月刊》2010年07期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无论就其成果数量还是就问题的拓展,抑或研究视野的开掘而论,都是足以引人注目的热点。个中缘由,既是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情境的学术旨归。认真清理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当可为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学理认识和历史鉴借。
[Abstract]:The study of modern rural history in China since the new century, whether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chievements, the expansion of problems, 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horizons, is a hot spot enough to attract attention.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rnal way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academic purport of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A careful cleaning up and summing up of 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historical borrowing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modern rural histo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商业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09JJD8400092)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渠桂萍;王先明;;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私塾与学堂——20世纪前期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阙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先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3 胡英泽;;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4 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5 王印焕;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的离村与人口近代化[J];历史教学;2002年04期
6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以刘大鹏、朱峙三日记为视角的比较考察[J];历史研究;2005年05期
7 渠桂萍,王先明;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8 李玉尚;地理环境与近代江南地区的传染病[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9 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10 李玉尚;和平时期的鼠疫流行与人口死亡——以近代广东、福建为例[J];史学月刊;2003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先明;[N];光明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王日根;;明清科举的正途与异途——关于福建、江西、安徽族谱资料的分析[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6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7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8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迎春;;《抑斋自述》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贾俊民;;中国社会史的复兴之路与未来走向[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状况综述[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综述[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郭渊;;海外华人与中国传统文化[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王敦琴;;张謇成败辩证观[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10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吴欢欢;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马德权;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8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侯守金;中国传统文化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王欠;1927-1937年山东农村经济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J];读书;1994年10期
2 刘志琴;贴近社会下层看历史[J];读书;1998年08期
3 杜涛;清末十年民变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4 王庆成;晚清华北村落[J];近代史研究;2002年03期
5 李金铮;20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经济交易的中保人[J];近代史研究;2003年06期
6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摊派(1840—1937)[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7 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8 秦宝琦;从档案史料看天地会的起源[J];历史档案;1982年02期
9 王家范;;从难切入 在“变”字上做文章[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10 王笛;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英泽;从水井碑刻看近代山西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有为,徐有威;“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2004年11期
2 王小军;;中国史学界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3 龚义龙;陈廷湘;;近代中国氏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拓展[J];求索;2009年03期
4 马义平;;村制还是制村:民国时期山西“村制”制度考察[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廖辅叔;近代中国第一个合唱女指挥周淑安[J];人民音乐;1982年06期
6 张海林;重评近代广州绅民的“反入城斗争”——兼论近代中国应付西方挑战的合理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杨声;;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89年02期
8 曹德验;;‘改变中国’[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1年01期
9 何敬端;;我国最早的股份公司章程[J];岭南文史;1991年02期
10 肖铭;;张之洞研究的新开拓——评介《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J];理论月刊;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2 傅国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世相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驻天津记者 李佳;进一步做大“近代中国看天津”品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平 母克勤 张璐 通讯员 刘玫;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报;2005年
7 刘梁;近代中国早期的地质学文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9 宋钻友 本报记者 陈恒才;近30位香山籍名人叱咤上海滩[N];中山日报;2010年
10 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3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华庚;《云起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会会;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参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申永富;从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看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赵平;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铁路高等教育[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2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7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