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姓名:涂建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指导教师:杨春梅 20090401
摘要
胡绳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理论兴趣广泛,著述 涉及哲学、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和时政评论。他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系统地研 究中国近代历史最有
影响的学者之一。他一生中以相当多的精力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 究,是用马克思主义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锋。特别是在晚年,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以无畏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有 深度、有创见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胡绳晚年 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虽然仍不能说全面,但在内容上力求有所拓展。 全文由前言、正文三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和 必要性以及当前学术界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正文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胡绳晚年近代史 研究与反思的缘起,分为社会背景和个人内在原因两个方面。社会背景主要是客观环境的 变化。个人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他密切关注现实,坚持历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坚持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史 学功底;积极倡导学术自由;正确汲取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失误的教训。客观环境的变 化和个人内在原因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使胡绳晚年的反思与超越成为必然。第二章主要 阐述了胡绳晚年反思的问题和提出的新见,包括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近代以来的现代 化问题、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中间势力问题、革命与改良问题五部分内容。这些新观点 在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给史学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第三章主要阐明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反思与探索
的意义。结语部分概括性地说明胡绳晚年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反思的内容及其意义与价值,
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晚年的胡绳;反思与超越;中国近代史研究;下限问题:现代化问 题
Abstract
Hu Sheng is
a
well?known Marxist,philosopher and historian.He has
a
variety of interests,
referring to philosophy,the history of Communist party and criticism of modem China politics.He is virtue of
one
and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iia looking into the modem history of China by outlook.He was the forerunner who devoted all his life and energy to the
Marxical
modem history
innovated
on
of China.Especially in his senior time,he caught up with the
modem time and
a
the numerous problems researching to
modem history
a
of China.He put forward
series of new,deep
and
innovative opinions and also made
to
great difference.This passage is
mainly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modem history of China in his later time.Although it doesn’t
contain all aspects,it seeks for progress in the content. The whole passag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preface,body passage and preface is about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is theme.Body passage is l is analyzing inner
reason as
conclusion.The
follows:Chapter
the
research
and
background of modem China in terms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of himself.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and combined history
research with reality.Chapter 2 is mainly about his rethought and his innovative opinions, including the latter
limit
to
modem history of China,modernizational problems,classical
to
struggles,middle neutral class and revolutions.These new ide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history
the
world,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extension and deep exploration to modem history of
China.Chapter 3 is the
significance
about his rethought
US
and
exploration to the
modem
history of
content,
China.The part of conclusion generally shows
that he researched into materi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modem history of China and had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 of the
a
research in order to have
fin:I】basis of 6】rther research.
Key words:Hu Sheng in his later time;reflection and transedence;research
on
modem history of China;the problems
of latter
limit;modemization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在口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
硕士囫论文《反思与超越一胡绳
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口
硕士回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
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
人承担。
作者签名:
余蜡
(在口划“√”)
日期:肋D7年6目f2日
J
’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反思与超越一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
读博士口
硕士叼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
硕士叼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别帷名:
糸吏萍
彻馨根
日期:矽衫年多司/2日
日期:卅》多片J硼 日期:少—彩多多片J硼
反思与超越一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上-—J一
刖舌
胡绳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致力 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与写作。在30、40年代,他发 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历史评论等。胡绳从3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近代史。他的第一本 历史著作(--千年间》(1946年开明书店出版),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 问题。这本书没有沿袭一般历史书按照朝代顺序的编年体写法,它把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作 为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重要问题如专制皇帝、官僚制度、土地制度等等进行纵向分析,在 写作体例上独具特色,使人耳目一新。1947年胡绳在香港用半年时间写成一部学术专著《帝 国主义与中国政治》(1948年在香港初版),人民出版社从1951年至1997年问重印过七 版,并有英、俄、德、日等多种外文译本。这部著作不是简单的叙述帝国主义操纵中国政 治的一件件事实,而是着重分析“帝国主义侵略者怎样在中国寻找和制造他们的政治工具, 他们从中国统治者与中国人民中遇到了怎样不同待遇,以及一切改良主义者对于帝国主义 者的幻想曾怎样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nml5”。新中国建立后,胡绳担任党和政府 许多部门的领导职务。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他参加《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负责 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为研究和阐释毛泽东思想,向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 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贡献了心力。但是,从50年代中期起,他在思想上越来越感 到困惑,感到自己的思想与现行的潮流不相适应,实质上是他不能适应党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左”的指导思想。这使他在写作的方向和目标上感到茫然,这一时期他写的文章较之 建国前大为减少。“文革”后期,胡绳着手写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981年人民 出版社初版)。这部70多万字的巨著以“三次革命高潮’’为结构框架,系统地叙述了鸦 片战争后80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形势和各个阶级的发展变化,这部著作被认为 是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销量达三百余万册。1978年,胡 绳恰好60周岁。从生理上来说,开始进入了人生的晚年。同时,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也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1979年到1990年,他发表的涉及中国近代史的文章,有13 篇之多。例如,《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红旗》1981年第19期)、《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党史通讯》 1985年第10期)等等。
,。
胡绳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开创了其学术思想的新篇章,为推进中国近 代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他对中国近代史的下限、近代以来的 中国现代化、阶级和阶级斗争、中间势力j革命与改良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发表 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度、有创见的文章。由于胡绳在中国学术界特殊的地位,他的言论 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之,胡绳是马克思主义史
学大师,是用马克思主义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需 要特别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总结。 胡绳的著作相继出版,《枣下论丛》(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胡绳文集(1935 —1948)》(199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中共党史出版
社}n版)、《胡绳文集(197卜1994)》(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胡绳全书》
(1-6卷)(199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2000年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出版)、《胡绳全书》第7卷(200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等。这些著作为对他进
‘
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术界已出版的关于胡绳研究的论著有两本: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的郑惠、姚鸿主编的《思慕集——怀念胡绳文辑》,选编了胡绳逝世以后国内外报刊发表
的回忆和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胡绳的生平和学术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03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惠所著的《程门立雪忆胡绳》,集中了对胡绳的访谈、 回忆、通信、评价等,书中对他六十年的理论生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 究胡绳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胡绳逝世以后,自胡绳逝世 以来,陆续刊出了一些涉及他学术研究的文章。胡绳晚年思想的变化是目前胡绳研究的一 个热点,发表了多篇文章。如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中共党史 研究》2002年第2期),这篇文章将胡绳晚年的思想变化称之为“胡绳现象”,认为胡绳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奇迹。并归纳“胡绳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时代大环境,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密切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有面向世界 的开阔视野,有独具特色的历史眼光,坚持全面、缜密、多维的辩证思想方法。晗m7删除
此之外,还有郑惠《哲人其萎勋业长存——记胡绳的思想理论贡献》(《炎黄春秋》2001
年第1期)、吴江《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炎黄春秋》2001年第1 期)、李普《悼胡绳》(《炎黄春秋》2002年第12期)、李一蠡《胡绳周扬现象》(《炎 黄春秋》2002年第7期)、王文滋《透视“胡绳现象"》(《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 于文善《胡绳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简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高 华《略论胡绳晚年的思想变化》(《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徐庆全《胡绳“回 归自我”的历程》(《炎黄春秋》2005年第5期)等。胡绳一生中以相当多的精力致力于 中国近代史研究,他为构建马克思主义近代史研究学科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张 亦工在发表于《历史研究》中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规范问题》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胡绳 对中国近代史传统规范的奠基之功。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惠、徐宗勉合写 的《胡绳理论生涯六十年》,’全面评价了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并简要叙述了胡绳 关于近代史的一些主要观点。200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海鹏、龚云合著的《中国近 代史研究》,系统论述了胡绳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 胡绳晚年对近代史的下限、近代史上的中国现代化、阶级和阶级斗争、中间势力、革 命和改良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的见解。学者们纷纷撰文予以阐释,如张海
2
鹏《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l期),他在文中特别指出,由于 胡绳登高一呼,提出打通1840年至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对象,统一了史学界对 近代史下限的认识。D¨啪’徐晓旭《胡绳晚年历史观的变化》(《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 年第2期),他认为,胡绳晚年已经突破了革命化的理论框架。尽管胡绳在《从鸦片战争 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中还是十分强调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 种方法论实际已经是运用在现代化史观下的方法论了,这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论,站在新
的理论高度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新审视。Hml213’丁伟志《解放思想的表率——胡绳晚年
思想论述》(《学术界》2003年第5期)、王文滋《胡绳晚年论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 (《湖北行政院学报》2003年第5期)、王文滋《胡绳晚年论革命与改良》(《上饶师范 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张海鹏、赵庆云《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历史研 究》2008年第2期)等等。 综上所述,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反思和探索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关注,并且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胡绳晚年反思的某一个方面,缺乏整体把 握。因此,在关于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即就此加以 专门研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胡绳晚年近代史研究与反思的缘起,第二部分主 要介绍胡绳晚年反思的问题和提出的新见,第三部分是总结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反思和 探索的意义。文章拟将散见在各处反映胡绳晚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精辟论述加以总结,结 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一系统地阐释,以期使广大学人能对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 一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一、胡绳晚年近代史研究与反思的缘起
一般来说,人到晚年,想要超越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胡绳在经历了意 识形态领域的种种磨难和洗礼后,到晚年焕发出了解放思想的朝气和探索真理的精神。随 着时代的变化,他坚持追求真理,不断创新,发表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度、有创见的文 章,开创了其学术思想的新篇章,为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胡绳晚年为 什么能在学术上实现重大超越呢?我认为可以从社会背景和个人内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
分析。
1、社会背景
从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以后,特别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 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文化领域打破了单一禁锢的状态,学术环境相对宽松,人们可 以自由的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中国史学界也一扫沉闷压抑的空气,重新活跃起来。“文 革”结束后,广大史学工作者挣脱了“左"的锁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历史学科领域的 拨乱反正的斗争中去,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克服简单化、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 方法,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正确方向而努力。1976年10月以后,我国史学工
3
作者对“四人帮’’一伙精心炮制的影射史学给予无情的批判,从政治上揭露了它的反动性, 从理论上清算了它的荒谬性,从史学上戳穿了它的虚伪性,逐步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 学的尊严。 1978年,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光明日报》、《人民同报》和《解放军报》相继转载后,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并由此引发了一场震动全国上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年的6月2日,邓小平同 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这篇文章,指出:“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 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犯了弥天大罪。"璐m14’又说:“按照实际 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瞄m11∞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全国各项工作的发展,也给史学领域带来了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路线,恢复了实事求是的路线,史学工作者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突破了理论的禁区,历 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史学界不仅提出了一些多年遭到禁锢的老问题,而且还提 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民战争作用问题,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洋务运动、戊 戌变法评价问题,义和团运动性质问题,以及洪秀全、陈独秀等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评价、讨论都有所深入,也都提出了新的见解。已经提出来的值得重视的新 问题主要有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等等,对此,史学界提出 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当然,以上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更多的 史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各方面问题的提出,各种新观点的发表,充分表 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逐步走向繁荣,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历史学界重获新生之后一
派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党的基本路线和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胡绳开始重新思考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生开始了 反省。此后,他的思想和写作生活发生了新的飞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2、个人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思想解放的氛围之下,胡绳晚年由困惑进入反思,他对中国近 代史的反思与超越与他个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作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的 态度和对真理的执着,他就不可能实现超越。因此,除了社会环境的变化之外,还有个人
内在原因。
(1)他密切关注现实,坚持历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 胡绳的学术研究十分注意与社会、与时代紧密联系。他在1956年发表的《社会历史 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一文中,就对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人们在
4
研究社会历史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问题时,总会有他自己的态度,例如赞成什么,反对什 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这一点上,以人事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和以自然为对象的科 学研究是不同的。人们在研究过去的历史时,又总是要着眼于当前的社会政治问题,如果 不是有助于当前的社会政治生活,就不可能吸引入们去研究。过去的历史中包含着极其复 杂的内容,我们只有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才能确定应当着重研究的问题。∞¨哪!。302’1981 年,胡绳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又指出,历史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复 杂的。从中国近代史中无论举出哪一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内容。我们固然要 尽可能全面地进行研究,但是在研究中总是要有所侧重。某一方面之所以受到特别的注意, 往往是因为它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现实生活的发展,往往使我们感到,一个历史 事件的某些方面,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被十分重视,而现在看来,却应该提到重要的位置 上来。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即使原来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是由于新的社会实践的发展, 我们仍可能感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说明。口1㈣2堋’根据胡绳的论述,我们不难 看出,历史研究的对象虽然是已经消逝了的人和事,但是,研究本身却始终离不开现实因 素的影响。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历史现 象的研究也是会不断变化的。胡绳在分析这种变化时指出,关心现实问题,常常使我们对 探讨过去的历史产生强烈的兴趣,探讨过去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某些现实问题。一个 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所以会被一代代人反复研究,除了因为有新材料被发掘出来 以外,主要还是由于各个时代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看历史的缘故。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都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者不可能毫无遗漏地罗列一切事实,而总要有所取舍。取 什么,舍什么,这往往和现实生活向研究者提出什么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同样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这一代的研究者会提出前一代的研究者忽视了的问题,注意到前一代研究者 所不重视的某一侧面或某些材料。有些偏见和误解之所以产生,是和研究者所处的社会条 件的限制有关的,而在另一种社会条件下,研究者有可能纠正这些偏见和误解。"uⅢ40’由 此可见,正是现实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才使得历史学充满活力,不断生出新意, 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认识。历史研究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对以往历史的认识来更好 的认识现实,所以我们要结合现实的需要进行历史研究,并在研究中有所创新。 胡绳在77岁时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时写道:“我一生所写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可以说 有或多或少的学术性,但是总的来说,无一篇不是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的(当然这里说的政 治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的)。可说是‘纯学术性’的文章几乎没有。对此我并不后悔。” 哺1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学术研究始终是坚持与现实相结合的。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 的连接点,在研究中既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又能满足人们认识现实的需要,这是胡绳 晚年能够实现超越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他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胡绳从少年时代接受理论启蒙起,终生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因此他晚年的反思与 超越,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十分关注中国社会现实
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他历来反对简单、机械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马 克思主义者要义不容辞地勇于探索和研究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要回避复杂的社会矛盾和 思想问题,同时要多方面地学习,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知识。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狭隘 的宗派,要尊重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武
器。他在晚年,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清醒,更加自觉。
胡绳认为,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绝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他在论述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时,着重论述了邓小平是怎样以大无畏的精神,突 破教条主义的框框,从而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他指出,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要问 题上,我们决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公式。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说, 所包含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但已经为 中国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它并未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 大发展。正如胡绳所说,这样的伟大成就,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没有解放思想、突破 框框,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的。 到了1994年底,胡绳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人类社会的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 成为僵死的教条。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马克思(加上恩格斯,或者再加上他们 的伟大后继者列宁)说过的东西,不能仅仅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说过什么没有说过什 么,来判断什么是、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略微回 顾一下这些发展和变化,可能就会感到马克思主义已有的发展还不能和现实生活相适应, 因而感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嘲帆㈣胡绳 始终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来进行学术研究,在晚年提出了一系列新观 点,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3)他坚持独立思考,不断创新。 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是胡绳不懈的追求。1959年,他在《独立思考和服从真理》一 文中指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是十分勇敢的,他们敢于和任何错误的观念决裂。他们总 是不断地根据实际重新审查自己已经得出的结论,反复思考和自己不同的各种观点,当他 一旦发现自己的见解不符合客观实际,而真理在另一方面的时候,他们能毫不犹豫地放弃 自己的见解。因此,独立思考固然不是摇摆不定,似是而非,但也决不是自以为是,固执 己见。嘲㈣97。3卿从胡绳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已经深刻认识到独立思考在学术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当然,胡绳所说的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只靠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来 解决,恰恰相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总会意识到到个人的见解可能存在片面性,有不足之 处,因而总是慎重地对待别人的经验,注意吸收前人的智慧。胡绳认为,在独立思考的过 程中,有时会犯错误,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不犯错误就放弃独立思考。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总 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自己不思考而等待别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6
我们要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正是他坚持独立思考,才在晚年的 反思中以极大的勇气打破了自己以前的许多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胡绳在一些特殊时期仍然能坚持独立思考。在“文革’’中,他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 产生了矛盾和困惑。他在。1996年8月撰写的《胡绳全书》第二卷引言中写道:“从1957 年以后,我越来越感到在我的写作生活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矛盾。似乎我的写作在不是很 小的程度内是为了适应某种潮流,而不是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我内心深处究竟有 什么,自己并不十分清楚,但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和现行的潮流有所抵牾。现在看来这种矛 盾的产生是由于我不适应党在思想理论领域内的‘左’的指导思想。但当时我并不能辨识 这种‘左’的指导思想。正因为我不理解它,所以陷入越来越深的矛盾。……由于这种矛 盾,我在写作的方向和目标上感到茫然。这样,写作就越来越少,而且在‘文化大革命’ 爆发前的几年中完全放弃了写作。”陆m’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认真思考的学者的矛盾和 困惑。有困惑说明胡绳一直没有停止独立思考,没有盲从迷信,在晚年还作了如此深刻的 反思,可以说,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是觉醒的前奏。 1998年12月,胡绳在《胡绳全书》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受 一切过时的成见的束缚,大胆地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观点和理 论。20世纪90年代末,他继续研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 的新民主义论再评价》一文,提出了新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龚育之在评价他的这
篇论文时说:“这是胡绳晚年深思之作。川10m㈣总之,胡绳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在学术研究
过程中不断创新,这就为他晚年实现学术上的重大超越提供了重要条件。 (4)他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史学功底。 胡绳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早年曾就读于北大哲学系, 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写作哲学普及读物。《胡绳全书》第4卷就收录了他从抗战之初到建国 以前所写的6本哲学小册子。正是因为他具有哲学家的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所 以他对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的文章和讲话,就不是简单的谈论自己的感受和表明自己 的态度,而是真正通过自己的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胡绳曾明确的表示,他从事的学术研 究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他从自己长期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马克思主 义,才能对他研究的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龚育之在1998年12 月举行的《胡绳全书》座谈会上说:“我们许多老的理论工作者,对于邓小平理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很尊重、很拥护的,对于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阐述和 传播,是作了贡献的。但是,像胡绳这样,写了这么许多很有影响、很有深度、很有新意 的研究这个理论的论文的,并不多见。所以特别可贵。”n¨妒5埘由此可见,胡绳作为一名哲 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具有杰出的思辨能力,他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比一般的理论 工作者更为深刻、更有影响。 胡绳作为历史学家,非常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并善于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研究社会
7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他研究问题总是把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分析相结 合,使政论与史论相统一,因此,他的著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同现实相贯通,具 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思维方式,使他更容易得出规律性的 认识。胡绳写文章,长于分析,善于说理。他并不去追求什么罕见的资料,而是力求从常 见的材料中揭示历史事实的真相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使人们认识历史的真实面目。而 且夹叙夹议,寓论于史,深入浅出,敢于提出创见,真正成一家之言,显示了深厚的史学 功底。胡绳对问题的分析十分严密,往往在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提出问题,表明自己 独到的见解,使人耳目一新。胡绳所具备的高深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史学功底,是他能够 在晚年实现重大超越的一个重要条件。 (5)他积极倡导学术自由。 胡绳早期就是学术自由的积极倡导者。他在1937年发表的《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思想 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思想的各种各样并不是危机,倘若任何一派思想要靠政治力 量和武力来强迫地灌输到民众中去,使他们盲目的信仰,那才是危机!"n21新中国建立以 后,胡绳作为著名学者和党在学术界的重要领导人,更加重视学术自由。他坚持执行党的 知识分子政策和“双百”方针,努力为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胡绳认为,在学术研究 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意见,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要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出 现了错误要用学术讨论的方法和引导的方法来解决,不能一有错误就一棍子打死。马克思 主义是批判的武器,不是靠权势压人,而是靠真正讲道理。同时还要有民主精神,大家要 平等地讨论问题,在是非问题上要弄个明明白白。因此,他主张正确对待在学术研究过程 中出现的错误理论和犯有理论性错误的人,提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并且提倡要广泛的团结。 1985年,胡绳在《关于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 是主张学术自由的。自由的学术讨论,既包括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 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同其他各种学派的讨论。n羽㈣∞他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内,我们虽然 提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决不意味着强迫人们接受,而且也不排斥任何非马克思 主义的学者。只要他们的研究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有益,就应该得到支持和肯定。他指 出,对这样的学者应该团结,对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应当尊重。目前,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的形势下,必然会与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进行广泛的接触。对此,我们既不能拒绝与 他们接触,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他们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是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指 出他们的缺陷或不足,同时,还要积极吸收他们的一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学 术研究是没有禁区的,凡是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课题,都是可以研究而且应当鼓 励研究的。学术工作者可以独立地进行研究,作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学者个人 的研究成果,不代表党和政府的意见,学术上的责任由学者自己承担。只要不反对党的领 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允许发表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适合公开发表的,可以 用内部方式发表或提供有关方面参考。n舯4“’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需要这样的学术
8
自由。正是胡绳积极倡导学术自由,才使他在晚年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6)他正确汲取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失误的教训。 “文革”结束以后,胡绳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两个凡是”对立的思潮中,一度 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反应迟缓,表现出对“两个凡是”的某种迷信。当时,胡绳是从实 际出发来看问题的,但在汪东兴、李鑫(两人都是“两个凡是”的积极侣导者)领导下“毛 选办公室”工作的背景,胡绳当时似是这个办公室的副主任,从而使他的思想多了一些框 框,即使是从实际出发来看问题,也无法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1979年1月24日, 胡绳在理论务虚会上反省了自己这一时期的认识。他认为自己当时也陷入了矛盾。虽然意 识到这不是纯理论的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但当时在他看来,经过多年的政治动乱,群 众中存在着很大的思想混乱,以为马列主义不灵了,毛泽东思想不灵了,社会主义不灵了; 而且报刊上片面(当时他认为有片面性)强调实践的权威,同时说,马列也有错误,毛泽 东也有错误,他担心闸门一开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但是,现在看来,他的这种担心是错误 的。n钔㈣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看来,他当时的意见是从维护全党思想稳定的大局 出发,但没有想到,自己的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诚如郑惠所说:“胡绳同志当时的 出发点是要维护全党思想稳定的大局,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但是,由于那时他的 思想尚未摆脱教条主义的僵硬框框,实际上已经落后于生动活泼的实践。胡的言论产生了 一些消极影响,胡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一定的损害。"n5Hnl3’这次失误对他的教训非常深刻。 对于这次失误,胡绳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检讨说:“我当时的思想确实糊涂,是邓力群 同志给我打了招呼,才猛醒过来的。”n∞㈣’类似这样的检讨,胡绳自觉地进行了很多次。 正是由于这次经历,他才决心从此以后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紧跟时代的步伐,站在历史 的前沿,与时俱进。他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观念,在晚年坚决的找回了自我。胡 绳晚年能够取得理论上的重大超越,和他正确汲取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失误的教训有很大 的关系。 综上所述,客观环境的变化为胡绳晚年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反思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他密切关注现实,坚持历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坚持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史学功底;积极倡导学术自由;正 确汲取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失误的教训,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为他实现超越提供了必 要条件。胡绳晚年从困惑中走出来,进入到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虽然他年龄渐老,但思 想却非常年轻,与时俱进,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此心不与年俱老"n73客观环境的变 化和个人内在原因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使胡绳晚年的反思与超越成为必然。
二、反思的问题和提出的新见
●
胡绳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进行了 新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9
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胡绳曾明确地把中国近代史的时 限范围确定为1840年至1919年的中国历史。此后,学术界把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 年五四运动八十年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而把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学 术著作和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大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在这样 的认识氛围下,1955年,范文澜在将《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改为上册出版的“说明” 中特别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册,是1945年我在延安时写的,当时原想把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代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历史一气写下来,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划归上编,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划归下编,本书则是上编的第一分册。现在因为近代史与现代史已有明 确的分期,故将此书改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册。”n81他的这一改动,对以后中国近代史 著作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在当时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到了195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先是林敦奎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 (1956年6月4日)上提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延长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前。理由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也 还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n町这一看法提出后,立即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同。荣孟 源在1956年第8期《科学通报》发表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一文,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从1840年起至1949年止。他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这110年的历史应该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叫做中国近代史。如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目 前为止作为中国现代史,那么所谓近代史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一半,而现代史 却包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不同性质社会的历史。这样就其科学性来说是不恰 当的。1949年以前,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现代史,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 近代史,那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按两段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来区分历史是应该的。 但是,在今天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既然中国社会 性质已经改变了,那么再按照以前的习惯划分历史阶段就不恰当了。啪m146’李新在《教学 与研究》1956年第8、9期合刊上提出了《关于近代史分期的建议》,同样认为,从1840 年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这个社会的性质是基本上没有改变的。
因此没有理由把它划分为近代史(1840年一1919年)和现代史(1919年一1949年),而
应该把它写成一部完整的包括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通史。为了方便起见,可以
.
把它称之为近代史。乜u伊153’显然,李新也同意中国近代史应该是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 陈旭麓后来也从社会形态和革命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同意以1949年为近代史 下限的意见。呦1这些学者从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性质等方面将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 主义时期加以比较分析,显然是合理的。因此,这种意见提出之后,并没有人进行反驳, 只是认为当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不够成熟,史学界仍然沿用习惯的分期法,以1919年
10
为近代史的下限。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界定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胡绳在晚年的反思中曾多次提出将 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打通来研究。早在1981年,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 书的序言中就指出,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 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应该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10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三 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m2’《从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后,史学界再次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学者们也纷纷发 表了自己的见解。1982年,李侃在《中国近代“终’’于何时》一文中明确指出以1919年 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下限的种种弊端,主要是它割裂了1840年至1949年近代中国这个 整体,不利于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不利于认识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 律。嘲1稍后,陈旭麓也撰文论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他认为,近代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 动的80年,应该延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10年,应该把这110年作为一个完整的 历史时期。所谓完整的历史时期,就是说这个110年不同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朝代,而是 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髓51由此可见,对于1840年至1949年 间中国社会的性质,史学界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并且大都接 受依社会性质相同,将1840年至1949年间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的这一观点。 但是实际上,依照习惯,尤其是大学历史系方便组织教学的习惯,许多人仍旧把这一段历 史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1997年,胡绳为祝贺《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题词: “重提一个建议:把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为‘中 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 历史,有头有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史’,不
需要在说到1840--1949年的历史时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史’。”乜∞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继续阐释胡绳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意见并且讨论与此相关 的一系列问题。口"经过这次讨论,基本上统一了史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胡绳对中国 近代史下限的重新界定,使得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得以最终确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历史的时限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认识, 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得出的,是符合近代中国真实的历史进程的,对以后的中国近代 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绳晚年的一大心愿,就是接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写下去,一直写到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把整个中国近代史重新整理一遍。1995年初,胡绳找了丁伟志、徐宗勉两 位学者谈续写中国近代史的构想,并请丁、徐二人协助组成课题组。先由他讲,课题组记 录下来,再整理成书。但是在与课题组成员陆陆续续进行了十次谈话之后,胡绳就去世了,
留下了这部未竟的著作,实在令人扼腕。十次谈话是胡绳晚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关于中间势力问题,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大都没有 把中间势力看作是可以与国共两党相提并论的一个角色,忽视他们的历史作用。胡绳却指 出,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如果中间势力都倒 向国民党,共产党就不可能胜取得利。中间势力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点。 类似如此发人深思的观点,在胡绳的十次谈话中,随处可见。他还对五四以后30年间的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了精辟的论述。总之,十次谈话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 括这一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十次谈话发表以后,引起了中国史学 界和理论界的巨大反响。此后,胡绳的谈话记录被收入《胡绳全书》第7卷。
2、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化事业成为国 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这很自然影响到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的视线"嘲㈣’。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史学界开始进行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标 志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由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主持的“世 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另一个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主持的“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 此后,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支持和肯定。短短十余年 间,中国史学界发表了大量的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专著和论文。例如,章开沅、罗福惠主编 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199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许纪霖、陈 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第l卷(1993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虞和平主编的《中国 现代化历程》(200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等等。面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这种重心转 移的现象,1995年,美国学者德里克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现代化范式”正在取代“革
命史范式”。啪11996年,罗荣渠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有关近百年中国大变革的
一些理论问题》一文中,就德里克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前中国近现 代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就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新范式。现在 还谈不上这个新范式已经取代了传统范式,只能说是出现了两种范式并存的局面,目前主 导范式仍是革命史范式”啪】。 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中国近代史这一问题上,胡绳、刘大年两位史学前辈表现出了 可贵的态度。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的以“近 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刘大年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认为,近代世 界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 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没有实现 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D¨舻3卜43’。胡绳也应 邀作了演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近代中国并不是近代化的中国,不是一个商品 经济发达,教育发达,工业化、民主化的国家。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 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
12
题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的 循环。"“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是很艰难的。……但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 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口2m7’在这次会议上,他们都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民 族独立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他们关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的观点是相似的。1995年 12月,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再版序言中特别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是阶 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第二是对外开放问题,第三是可否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和说明中国 的历史。对于第三个问题,胡绳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认为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 史是很有意义的。1997年,刘大年在《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也把现 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D3’胡绳以前曾主张“三次革命高潮说”的革 命史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胡绳在晚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意以现代化为主题来 叙述中国近代史,他的肯定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现代化视角来揭示中国近代史,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但是,现代化视角必须与革 命史视角相结合,如果仅仅用现代化理论来揭示近代史,就很难科学地复原历史的本来面 目。胡绳在说到这一问题时,明确指出,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并不妨碍使用阶级 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在现代化研究中,如果不使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就很难解 释清楚中国近代史中有关现代化的许多复杂的问题。妇3m嘞因为,要说明近代中国的现代 化问题,就要分析“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 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乜3m’。胡绳指出,在帝 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 帝国主义允许的范围内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并不要从根本上改变封建主义的经济制度及 其上层建筑,而只是在某些方面在极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另一 种是突破帝国主义所允许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乜3m埘这两 种现代化倾向在中国近代史中虽然泾渭分明,但有时也不易辨别。因此,胡绳认为,要说 清楚这两种倾向的区别以及其他种种有关现代化的问题,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点和阶级分析。 在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提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还 有些人甚至说中国如果当过几十年的殖民地,就能实现现代化。香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它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达到了今天的现代化程度。针对这些说法,胡绳明确指出: “某些人居然说中国如果当过几十年殖民地,就会实现现代化。这只是极端无知的昏话。” 比”㈣我们要正确评价帝国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胡绳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的确对中 国早期的现代化起了诱发的作用。可以说,最早促使中国走向某种程度的现代化的就是帝 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必然要使旧的状态发生某些变化,以适应 自己的需要。因此,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政府顽固不化,希望中国有一点现代化。“帝国 主义要你至少某种程度的现代化。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这个程度就是维持中国封建的落 后的统治,在这个前提之下,搞点现代化,希望这个政府还能够生存,而且能够统治全国
13
人民,并从全国人民中间收集财富,用来向外国买东西。至少它应该完成这个任务”㈨㈣∞。 当然,胡绳指出,帝国主义希望中国搞一点现代化,但并不是要中国资本主义化,而只是 使中国发生以有利于自己实行殖民统治为严格范围的朝向资本主义的变化。通观中国近代 史,我们不难看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得近代中国日益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在 中国扶植一个个代理人,利用它们作为统治和剥削人民的工具。由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 的政治和经济命脉,所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无法正常地发 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也无法发展壮大,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 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呦m14’那种因为帝国 主义侵略对中国现代化起了诱发作用,就认定帝国主义侵略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甚至认 为中国要是变成了殖民地,早就能实现现代化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完全错误 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现代化关系问题,是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 问题,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能否真实地记述历史。以前的现代化研究没有很好 的解决这个问题。胡绳的新评价,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 的侵略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胡绳着重阐述了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他认为,现 代化必须和民族独立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中国现代化不能离开独立的问题。当然,民族不 独立,也可以搞一些现代化,但是,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彻底的、不平衡的。在旧中国,一 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合法的途径实现民主化、近代化的主张都不可能成功。主张振 兴工业、振兴教育的好心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不能使中 国独立自强。不触动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谋求实现民主化的努力都是毫无作用的。这 些美好的愿望之所以不能实现,就是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严重的阻力。啪m’民族 独立是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真正实现 现代化。 总之,胡绳晚年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观点。他以历史 学家和哲学家特有的方法,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从唯物史观的高 度阐明了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维护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代化思 想,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起了重要作用。
3、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一直被看作是史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20世纪 50年代,史学界在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标准的讨论中,胡绳就明确主张以阶级斗争作为分 期标准。他认为,中国近代史是充满了阶级斗争的历史,按照中国近代史的具体特征,基 本上可以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b钉㈣5∞戴逸、章开沅等都基本上同意 胡绳提出的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分期标准的主张。戴逸、章开沅等都基本上同意胡绳提 出的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分期标准的主张。对于胡绳等人提出以阶级斗争作为分期标准 的观点,金冲及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胡绳对分期标准的看法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忽
14
略了把阶级斗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考察,分期的标准应该是将社会经济和阶 级斗争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找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中的特点。汹¨腿耵金冲及的批评 意见遭到了戴逸、章开沅等人的反驳。章开沅认为,把阶级斗争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准,是 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参加讨论的人谁都没有忽视社会经济而孤立的谈 论阶级斗争。∞刀戴逸指出,阶级斗争不仅反映经济而且反映着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综合 指标。当我们提到阶级斗争时就是意味着它和基础上层建筑密切相关,因为事实上并没有 一种阶级斗争是和基础上层建筑脱离的,因此没有必要在任何场合都把经济和阶级斗争并 提。㈨胡绳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基本认同,近代史学者普遍接受阶级斗争是划分中国近 代历史时期的标准这一观点。通过讨论,中国史学界大致达成一个共识:对于像近代中国 这样阶级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变动频繁的阶级社会,只有用阶级分析法才能抓住近代中国 的特质,把握近代中国发展的主线,揭示出历史真相;否则只会局限于描述历史表象,无 法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文革”时期,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遭到空前的破坏,阶级斗争绝对化、简单化、 公式化给史学研究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史学界在拨乱反正后,对阶级和阶级分析法 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探讨。刘大年在《论历史研究的对象》一文中指出,私有制时代历史 研究的对象是“社会阶级、阶级斗争和以此为枢纽的全部社会关系及其体系的运动"。研 究对象的这个特点,内在的规定了研究方法的特点,那就是必须使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 法,这是基本的科学方法。啪1孔立则对阶级分析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他指出阶级分析 法是研究私有制社会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在历史研究方法中占有突出地位,但它不是 唯一的方法。m1胡绳严厉批评将阶级分析法绝对化、简单化,他明确指出,真正的阶级分 析法应该是使历史研究真正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并且善于通过经济、政治和文 化现象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各种社会力量的面貌和实质,即它们的来历、相互关系、相 互斗争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胡绳的观点,“应该说,这是第一次向学术界提出了马克思 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任务,从学术上提出了要使历史研究真正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 量的重要观点"H妇㈣。 1997年,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再版序言中指出,这本书使用的是 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之所以使用这种观点和方法并不是因为必须遵守马克思主义,而 是因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才能说清楚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问 题。因为中国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以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 和变化。这些动荡和变化从总体上来看表现为旧的阶级虽然衰落,但仍然存在,新的阶级 虽然已经兴起,但尚未取得胜利,旧时期的阶级斗争仍然残存,而新时期的阶级斗争已经 开始兴起。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使得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更加复杂。由此 可见,近代中国的阶级斗争异常激烈,而且十分复杂,如果不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就不 能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也就不能说清楚任何问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确立“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路线。因此,有的学者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过时了,研究近代史不必再强调 阶级、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对此,胡绳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以阶级斗争 为纲,这和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阶级对立社会的历史问题是两回事。在以阶级对立、阶级 剥削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研究革命的历史,不用阶级分析方法
。
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生产力,但不能把现在的 说法搬到历史研究中去。这不是联系实际,而不过是影射史学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川刀妒549’ 现阶段,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 在,在这个范围内,阶级分析法仍然是必要的。我们还要研究旧社会及它对现在社会的影 响,研究时还要使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这 是因为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阶级斗争只是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实践领域之一,而另 外的实践领域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它们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同时,阶级关系 也只是阶级社会中人们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方面,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决不能把阶级 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绝对化。如果把阶级观点无限的夸大,用它来代替一切,就会在理论上 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带来危害。因此,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再版序言 中强调指出,我们不应当把任何社会现象都用,或者只是用阶级根源来解释,不应当把任 何社会矛盾都说成是敌对阶级之间,或这个阶级和那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把马克思主义阶 级分析的观点简单化、公式化是不可取的。在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适 当运用阶级斗争观点,决不能走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去。“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经验教训 已经证明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现阶段,我们承认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 是决不能把它提高到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位置。无论是处理国内的还是国际间的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都要服务于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只有把经济建设搞好了, 才能真正处理好各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总之,胡绳晚年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问题的新阐述,纠正了一些学者片面、机械的 运用甚至否定阶级分析法的错误做法,使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 释。他的观点对于我们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深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历程, 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探讨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4、关于中间势力问题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中间势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以 往关于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著作中,大都没有把中间势力看作是可以与国共两党 相提并论的一个角色。针对这种情况,胡绳晚年进行了深入思考。1989年,胡绳在《党史 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存在着以民族资产阶级及 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种力量。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当时只有两个对立面,一个是共产党 代表的革命群众,另一个是国民党代表的反动势力。事实上还有一个中间势力。这个中间 势力是不稳定的,常常分化,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逐步靠拢到共产党这方面来。H2m57∞1995
16
年,胡绳在关于撰写《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书的十次谈话中,再三强调, 这本书既要写武装斗争,又要写中间势力的发展、分化等问题。当然,也要写共产党和国 民党,写它们与中间势力的关系。写中间势力,不仅可以使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更丰富,也 可以使中国近代史更深刻地反映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 历史过程得到合理的说明。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间势力包括哪些人呢?早在1946年,胡绳在《论 “第三方面”》一文中指出:“小资产阶级、职员、小商人、民族资产阶级,甚至经济地位 与社会地位摇摇欲倒的中小地主……这样许多成分的人构成了这个庞大的中间阶级”, ∞1㈣2’到了90年代,胡绳的观点发生了某些变化。1995年,他在关于撰写《从五四运动到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书的谈话中指出:“中间势力是什么人?包括知识分子,工商界, 搞工业的,搞教育的,等等。”泓HN’胡绳认为中间势力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 子,它包括的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力量的范围非常广泛。按照以前的说法,资产阶级 是中间力量,而工农、小资产阶级是属于共产党一边的,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 “实际上工农、小资产阶级只是革命的可能的基础。就阶级说,它们是革命的,就具体的 人说,它们当中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处于中间状态,不可能一开始就自动跟共产党走。要做 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跟共产党走。这一部分人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走资本主义 道路”阱¨哪。胡绳的这一分析完全符合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胡绳所说的中间势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工商界 人士。胡绳的这一界定,大大扩充了中间势力所包含的范围。 胡绳晚年对于中间势力的分化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中间势力的特点就 是动摇和不断分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间势力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他们可 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后备军,也可以成为旧民主主义的力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他们自发要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那时候,如果有一个阶级或政党真正能实现资本主义, 工农、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人就会跟着它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一定都跟共产党走。口钔㈨. 中间势力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不断发生分化,决定他们分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 个是民族主义。在抗日战争以前,一些中间人士对共产党心存疑虑,.甚至反共,主要是因 为他们认为共产党是苏联的走狗。而此时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恰恰提出“保卫苏联” 的口号,是很失人心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口号,深入敌后, 坚持抗日,赢得了人心。而国民党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把精力主要用来对付共产党和 人民。因此,中间势力发生了分化,大多倒向共产党这一边。第二个是发展经济。国民党 自执政以来,忙于打内战,不努力发展经济,不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也不敢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因此,使许多原来跟着它走或对它抱有希望的人深感失望,最终离开了它。胡 绳还认为,中间势力自身也想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有所作为。他们也有过自己的政 党和团体,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无法结成坚实的力量,也就不可能引导中国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所以,它形成不了独立的政治力量,动摇于国、共两党之间,最后总的说是
17
站到共产党一边。中间势力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但因此就否认中间势力的历史作用 是完全错误的。胡绳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中间 势力拉过来了,如果中间势力都倒向国民党,共产党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没有中间势力 同封建主义、法西斯势力斗争,单靠共产党孤军作战,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他认为,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间势力的倒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成败。1927年大革命之所以失败,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间势力大多数倒向了国民党。而之后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一个当然是靠武装斗争,再一个就是靠统一战线。大批的中间力量倒向共产党,政治力量 的对比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人心向背起了决定作用。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 中我们不难看出,中间势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胡绳还指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许多原来被划入反动阵营的人士也应该属于中间势 力。他多次谈到曾被视为反动阵营中坚分子的胡适。他认为,胡适也属于中间势力,“他 最大的毛病是不承认帝国主义的侵略,说问题出在‘五鬼闹中华’,但他坚持反对复古, 实际上是反封建(虽然他不承认‘封建主义’这个名词),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这可以
同他联合川蚓帆¨。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以前我们把它说成是敌对双
方的斗争,实际上还是朋友之间的争论,因为双方都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所以,我们不应 该将他划入反动阵营,他事实上属于中间势力。龚育之认为,“非革命的民主派”对胡适 来说,是一个准确的定位。“钔胡绳认为,在“五四”后发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中,梁 启超、张东荪反对当时搞社会主义革命,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现在看来,也不能说是反 动的。因为,在旧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主张。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不同意马克思主 义,不赞成搞社会主义的就都是反动的。中间力量中的许多人都先是右倾,后来才左倾的。 例如邹韬奋、胡愈之等等,他们开始也是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不是要搞社会主义,但后 来却参加了共产党。因此,对于那些被错划入反动阵营的人士,应当把他们重新归位于中 间势力的范畴之中。 胡绳晚年关于中间势力的论述,大大拓展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他的观点不但对 我们重新认识五四运动以后30年的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启发意义,而且为研究五四运动以 后30年的历史打开了眼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丰富了他的 中国近代史理论体系,以这个体系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就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更能体现 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给史学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5、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命与改良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的话题。胡绳晚年就 革命与改良问题发表了一些新的观点,这些新观点为我们正确评价近代以来的革命与改良 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在革命与改良问题的争论中,有些学者提出了否定近代以来的农民革命的观点。他们 认为,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社会环境,但是,农民革命破坏了这种社会环境,因此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延续两千多年,主要是因为农民
革命,否则中国早就发展到资本主义了。例如,左步青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根本不是什 么“革命运动",因为“严格意义上的革命,只能是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进 步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H51㈣。冯友兰则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 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㈨帆m。胡绳认为,这些观点是完全错 误的。生产力的发展同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源,但是,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关系来谈生产力。 如果脱离了生产关系谈生产力的发展,就无法揭示阶级社会的发展规律。从生产关系上看, 那时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生产力无法向前发展,必须要进行革命。 革命就是要破坏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社会生产力。【7】(P548捌9’太平天国革命和 义和团运动充分体现了农民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最为坚定的依靠力量,其进步作用是不 容抹煞的。20世纪80年代初,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中明确提
出了“洋务运动一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中国近代历史进步潮流的概念。“71之后,陈
旭麓和刘耀也表达了与此相同或相近的看法。陈旭麓认为,在资产阶级革命势力兴起之前,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m1刘耀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洋务 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是紧密相连接的三次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洋务运 动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H们对于李时岳等人的观点,胡绳在《从鸦
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初版前言中表示:“本书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一戊戌 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乜3】蚴’他在《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一文中又批评道:“近年来学术界又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历 史的进步潮流是从‘洋务运动’(指封建官僚办工业)到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种看法 抹煞了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璐町刘大年也提出,不能把辛亥革命等同洋务 运动放在一条历史轨道上去评价;“5¨黄逸峰和姜铎也不同意把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及
辛亥革命相提并论;璐羽章开沅认为,“洋务运动一维新运动一辛亥革命”只是一个简单的
框架。如果片面地强调或不适当地夸大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就会忽略 农民和土地的问题这样重要的社会内容。至少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就
很难纳入这个简单的框架之中。璐31张海鹏认为,如果以“洋务运动一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为主要线索,就会贬低农民的作用,他也不同意把洋务运动说成是时代的进步潮流。‘5妇 胡绳在充分肯定近代以来农民革命进步作用的同时,还明确指出,农民作为小生产者, 自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各种弱点。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弱点就否定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 胡绳认为,在对农民和农民革命的弱点进行科学分析的时侯,必须充分肯定农民在近代史 上的积极作用。从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上说,资产阶级是比农民先进的阶级,但是从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上说,农民远远超过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缺少农民 群众。张海鹏也认为,近代农民处在社会的底层,文化低下,不免背有不少愚昧落后的历 史包袱。但不能因为农民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就轻视或无视农民特别是近代中国农民的 历史作用。“农民的鲜血一直洒在近代反封建斗争的战场上”,“面对外国侵略者,他们敢 于以血肉之躯去同洋枪洋炮拼搏,以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圳剐。辛亥革命之所以取得胜
19
利,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敢于向下层群众中寻找力量,而辛亥革命最后失败,也是 因为没有能真正发动广大群众起来革命。无产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主要是因 为把农民群众的力量组织和发动起来了。胡绳的分析,有理有据,抓住了中国近代史上农 民革命进步作用的主流。 对于革命和改良问题,胡绳认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进行抽象的价值评估。‘就 近代中国历史而言,在和旧势力斗争中,改良主义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改良主义又有 否定革命的作用。因此,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改良主义常常是具有两面性。在革命的形式已 经出现的时候,改良主义的立场如果没有改变,它的斗争矛头就不是指向旧势力,而是指 向革命。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胡绳在1946年所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 指出,洋务运动是曾国藩、李鸿章等封建买办官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起来的,他们 目的不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而是为帝国主义奴役和剥削广大人民服务的。璐5m1㈣他的这 一观点,不仅得到当时多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赞同,并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 人们所沿用。到了晚年,胡绳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第一代讲现 代化的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启蒙的作用。他们企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式的改良实现现代化,但没有民族独立,只是适应帝国主义的要求,实现的也只是有 限度的现代化。他们是以兴办“洋务”来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他们的失败是必然 的。后来,从洋务派中又分化出了维新派,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不但主张兴办 新式工业,还进一步要求改革政治和文化,他们倡导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沉 重打击了落后的封建思想,为以后的革命开辟了道路。胡绳指出,维新派要求的只是改良 而不是革命。但是,他们的宣传组织活动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作了准备。 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从表面上看,它比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范围更广泛、 内容更深刻,但实际上是在欺骗广大人民,讨好帝国主义列强。胡绳认为,虽然清末新政 也可以说是改革,但当时清政府决不会废除不平等条约,也不可能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只 说准备立宪,这样当然谈不上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政虽然搞了一点办工业之类改革,但都 是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而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势力致力于“工业救国”、 ,教育救国”等等,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愚昧的状况,但是,单靠办工业、 办教育是解决不了反帝、反封建问题的,而反帝、反封建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工业、教育 也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总之,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还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中间路线,它们所尝试的以改良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的行动,最终都以失 败告终。这一次次改良运动的失败,充分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旧中国是行不通的。在旧中 国,如果不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并取得彻底胜利,就不可能实现民族的独立,也就不可 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也认为,“由于治国之道 的传统,加上外国的榜样,‘自强’运动起来了,接着是革新运动,再接着是义和团。但 是无论是行政官僚,还是激进的学者,都创造不出一套新的秩序来应付中国的需要。在这 方面,农民起义者更连试都没有试过”,这样,“打破旧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革命”喇叭7∞。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泽厚等人提出:“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㈣㈣矧对此,胡 绳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必要性。胡绳明确指出,以为辛亥革命是一 次不必要的革命的人,实际上是认为,中国在20世纪初年应该走君主立宪派的道路,而 不应该走革命派的道路。应该耐心等待清政府实行某种程度的民主化,然后中国就可以慢 慢地实现工业化,无须通过革命的方式。但是,他们忽视了在近代中国改良是一条走不通 的死胡同。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充分肯定辛亥革命 的同时,胡绳还指出,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中华民国 的招牌下,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 认辛亥革命的必要性。他认为,革命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并不能证明革命是不必要的。中 国人民反封建的斗争和反帝的斗争一样,都要经过长期的曲折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虽 然没有能够提出反封建的完整纲领,没有能够在革命中触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是他 们毕竟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即使是有严重错误 的、不成熟的、有许多负作用的、一时没有得到完全成功的革命,如果它是适应于阶级斗 争向前发展的形势而发生的,它就不能不被认为是必要的,是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㈣伊∞。 胡绳还将辛亥革命放在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中进行分析。他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为争取独立和民主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分为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三个阶段。他指出,“历史不能隔断了来看。农民在没有先进 的阶级领导时所进行的反封建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自发的、低级的,甚至是表现为落 后形式的。只看这一阶段,就会以为这种斗争只是无目的的、无效果的破坏。但是,没有 这一阶段的革命,不会发展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2”301’。辛亥革命虽然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只看这一阶段的 革命,又会觉得资产阶级革命仍然是不结果实的花。但是,如果没有这一阶段的革命,也 不会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D2¨嗍,。 总之,我们要客观地说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必须正确地理解革命和改良问题。 胡绳晚年对革命和改良问题所作的重要阐述,为我们正确评价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与改良 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也为我们正确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打开了更广阔的
视野。
三、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反思和探索的意义
胡绳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先驱之一。他一生中以相 当多的时间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 探索,不断创新,在晚年更是对中国近代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 了巨大贡献。
21
第一,对自己以往的超越,表现了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胡绳是一名真正 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并不讳言自己走过曲折的道路,有过各种矛盾和困惑。“文革”结束 以后,胡绳尽管有过一些失误,但是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在 八十自寿诗中说过:“天命难知频破惑,尘凡多变敢求真。"n力㈣鳓体现的正是一种活到老, 学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胡绳是二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他重新思考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生开始了反省。 他在晚年的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观点,坚决地找回了自我。胡绳对马克思主义有 着真诚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他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 方针。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动摇。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用发展的态度对待马 克思主义,只有不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僵死的教条,克服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简单化、绝对化 的错误做法,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才能保证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一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历史命运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1990 年,胡绳在《以坚定的立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一文中指出,近期来国际间发生的风波更 充分证明,开辟历史新时代的确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曲折和挫折。因此, 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那么,不管国际风云怎样变幻,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 都能够坚持原则,保持机体的活力和灵活性,把我们的事业进行到最后胜利。酬在当时说 这些话,需要学者的勇气,更需要坚定的信念,也充分体现了胡绳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者的坚定和执着。2001年11月,在“纪念胡绳同志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上,丁伟志 高度概括了胡绳晚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的巨大贡献:胡绳透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 义为什么是发展的理论,辩证地分析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透彻地解释清楚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 建设为唯一中心:精辟地论述了只有处理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才能卓有成就。 晡训他在《解放思想的表率》一文中指出,胡绳晚年的这些论述突破了自己原来见解种种约 束,表现了无所畏惧的勇气,为史学界和理论界树立了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真 理、不断创新的典范。侧㈣嗡’ 第二,作为党内有威望的学者、理论家,他的观点不仅对学术界有影响,而且对官方 意识形态也有影响。胡绳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长期担任重要的领导工作,他的学术观点 对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胡绳在20 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曾明确地将中国近代史确定为1840年至1919 年的历史。此后,学术界把1840年至1919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而把1919年至1949 年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以及通俗读 物,大都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后来,胡绳在晚年的反思中多次提出将1840 年至1949年的历史打通来研究,在他的提议下,史学界再次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 学者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意中国近代史应该是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胡绳晚
年对中国近代史下限的重新界定,使得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得以最终确立,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历史的时限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 一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得出的,是符合近代中国真实的历史进程的,对以后的 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他打破了自己首先创立的、 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主要线索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将现代化视角融入到他所构建的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现代化视角与革命史视角相结合,从而使其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对 推进中国现代化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等等。总之,胡绳晚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提出的一 系列新观点,丰富了他的中国近代史理论体系,给史学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由 此可见,由于胡绳在中国学术界的特殊地位,他的言论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向深度和 广度拓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胡绳作为党内举足轻重的理论家,他的观点对我们官方意识形 态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 第三,胡绳对中国近代史的反思和探索,主要目的在于对现实的中国建设道路的思考。 胡绳研究中国近代史,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通过对以往历史的认识来更好的认识现实。 胡绳十分注意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983年,他写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一文,深入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并论述从这种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 落后,旧社会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几乎完全没有资本主义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因此,在 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和困难。№妇叭∞党在过去近30年建设中出现 的失误和遭受的挫折表明,不从这种特殊国情出发,只是利用过去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一些 具体经验,或者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必然会犯大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基 本路线,正是从这种特殊国情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 主义道路。胡绳的这些见解是十分正确的,反映了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近代史研究 方面的深厚功底。1987年,胡绳针对当时知识界一部分人从回顾“文革”中产生的对中国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写了《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文。这篇文章不是抽 象地去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而是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说明中国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胡乔木读了文章初稿以后,立即写信给胡绳说:“文章在晚 饭前后读完,读了深为敬佩。这确是一篇力作,在这短的篇幅里历史地和逻辑地答复了几 年来一直被一些人弄得纠缠不清的许多问题。”脚Hn2’这篇文章在当时受到了普遍赞扬,也 充分说明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胡绳在临终之前,仍不遗余力地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一 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决不是一时即兴之作,而是他长期思想积累达到的成果。这些新 论点是十分精辟和富有远见的,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是很有帮助的。∞3m196’胡绳晚年对 邓小平理论的阐述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迅速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正如龚育之所说:“我们许多老的理论工作者,对于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很尊重、很拥护的,对于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阐述和传播,
是作了贡献的。但是,像胡绳这样,写了这么许多很有影响、很有深度、很有新意的研究
这个理论的论文的,并不多见。所以特别可贵。"nn一
当然,胡绳是党内的著名学者,但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的一些观点自然不 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他晚年在关于中间势力问题的阐述中,提出中间势力的大 多数,主观上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这一说法并不十分确切。泛泛的谈论中间势力要求 发展资本主义的倾向,容易造成谁能够实行资本主义,中间势力就跟谁走的印象。这样在 理论上会使我们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嘲m’这些商榷,对于启发我们准确把握胡绳晚年中 国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胡绳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开拓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之一。他一生中以相当多的精力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特别是 在晚年,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以无畏的独立思考 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度、有创见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八十 初度》中所说:“天命难知频破感,尘凡多变敢求真”,n7m1鹅’正是对他晚年精神境界的真 实写照。综观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探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提出了 批评,为新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本文以胡绳晚年近代史研究与反思的缘起为突破口,分析胡绳晚年近代史研究与反思 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胡绳晚年反思的问题和提出的 新见。主要包括近代史的下限问题,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下限的界定,统一了中国史学 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确定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约110年的历史;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胡绳晚年对近 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研究向深 度和广度拓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胡绳晚年对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 法的阐述,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深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的历程, 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探讨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间势力问题,胡绳晚年关 于中间势力的论述,拓展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范围,为以后进行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 道路;革命与改良问题,胡绳晚年对革命与改良问题发表的一些新观点,为我们正确评价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 史,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总而言之,胡绳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反思和探索,是对他以往 的超越,表现了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胡绳作为党内有威望的学者、理论家, 他的观点不仅对学术界有影响,而且对官方意识形态也有影响。当然,胡绳不是一个神, ’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一些观点自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我们要理解任
何伟大的学者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他所处时代和他本人的局限,不能苛求与他。胡绳的中国 近代史研究成果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的一块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自胡绳逝世以来,学术界出现了许多研究胡绳的论文,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胡 绳晚年反思的某一个方面,缺乏整体把握。因此,在关于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 还有很大的拓展窄问,本文就是在参考和翻阅了已有的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对胡绳晚年的 中国近代史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但是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有限,要对这一问题的 总结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难度的。恳请师长学友们一一指正。
25
参考文献:
【1】胡绳.胡绳全书: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51. [2]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J】.中共党史研究,2002,(2):67—68. [3]张海鹏.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阴.近代史研究,2002,(1):309. [4]徐晓旭.胡绳晚年历史观的变4e4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2):12.13. [5]Xlj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4. 【6】胡绳.胡绳全书: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7】胡绳.胡绳全书:第3卷TCd-[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8]胡绳.学术和政治并不矛盾[J】.光明日报,1999—1—11. 【9】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15. [10】龚育之.胡绳最后的著作【J】.百年潮,2001,(4):39.
.
【1l】龚育之.犹恩奋笔追班L/-,[J].中共党史研究,1999,(2):5-6. 【12】胡绳.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思想的意见【J】.新学识,1937,(7). [13]穆3绳.关于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胡绳全书:第3卷'F-)R[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8.444-448. 【14】徐庆全.胡绳“回归自我”的历程[J】.炎黄春秋,2005,(5):7.
【15】王文滋.透视“胡绳现象”【J】.人文杂志,2003,(3):113.
【16]李慎之.回应李普《悼胡绳》的信【J】.炎黄春秋,2001,(6):30. [17]胡绳.胡绳诗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88. [18]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19】林敦奎.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上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明.历 史研究,1956,(7). 【20]荣孟源.对于近代史分期的意见【A】.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C】.北京:三联书店,
1957.146.
【21]李新.关于近代史分期的建议[A].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集[C】.北京:三联书店,
1957.153.
.
【22】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J】.学术月刊,1959,(11). 【23]胡绳.胡绳全书:第6卷_t.Cd-[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4]李侃.中国近代“终”于何时[J].光明日报,1982-11-7. [25]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J].历史研究,1988,(3). [26]胡绳题词.近代史研究,1997,(4)(100期纪念号). [27]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J].光明日报,1998—2—3;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8,(2). 【28】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方法的探索与评论[A].东厂论史录[C].广东:人民出 版社,2005.21.
26
【29]德里克.革命后的史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当代危机【M].中国社会科学辑刊(香港), 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 【30]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现代化新论续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l】刘大年.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与世界的关系[A].刘大年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0.34—43. 【32】胡绳.胡绳全书:第3卷.J=Cd-[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3]刘大年.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人民日报,1997-1-11. 【34】“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5】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J】.历史研究,1954,(1):159. [36]金冲及.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意见[A].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C].北 京:三联书店,1957.44. 【37】章开沅.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J】.华中师院学报,1957,(1). [38]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上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J丁.历史研
究,1956,(7).
[39]刘大年.论历史研究的对象【J】.历史研究,1985,(3). [40]孔立.历史现象的阶级分析[J】.福建论坛,1985,(5). [41]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A】.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M].上海: 上海书店,2000.3. [42]胡绳.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A】.胡绳全书:第3卷-F'Cd[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576.
【43】胡绳.胡绳全书: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4]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上)【J】.学习时报连载,党史札记(之四十三). [45]左步青,章呜九.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J】.红旗,1979,(12):1- [4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8. [47]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J】.历史研究,1980,(1). [48]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J】.历史研究,1980,(6). [49]刘耀.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0,(2). 【50】胡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J】.红旗,1981,(19). [51]刘大年.孙中山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J].近代史研究,1981,(3).
[52】黄逸峰,姜铎.要恰当地评价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J].历史研究,1980,(6).
[53】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J].历史研究,1984,(3). [54】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其有关问题【J】.历史研究,1984,(4). 【55】周朝民,庄辉明,李向平.中国史学四十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160. [56】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57】李泽厚,等.告别革命【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129. 【581胡绳.以坚定的立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J】.光明日报,1990.4.30。 [59】朱洪强.纪念胡绳逝世一周年座谈会述要[J].中共党史研究,2002,(2). [60]丁伟志.解放思想的表率[A].思慕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卜25.
‘
[6l】郑惠.胡绳的读书和治学生活[J].湘潮,2001,(1):18. [621郑惠.哲人其萎勋业长存[J】.炎黄春秋,2001,(1):12. [631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196.
【64】杨奎松.现代化,还是资本主义化?【A】.现代化研究第1辑[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2.5.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l】涂建萍.浅析胡绳晚年反思与超越的原因【J】.科教文汇,2009.(2).
致谢
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三年前,我有幸投于杨春梅教授的门下,开 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习。在杨春梅教授的鼓励和引导下,我的学习有了 很大的进步。恩师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于心。 本文从选题到写作直至定稿,杨春梅教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点拨,没有她的教诲 和关心,这篇论文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能师从杨春梅教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 向杨春梅教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历史文化学院的李建教授、张秋升教授都给予了主动 指导与建议,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生。谨在此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写作和平时的学习中,我的同学和朋友们给予了很多的指点和帮助。在此真诚 的感谢魏衍华博士在论文写作中给予的指导和建议,感谢我的朋友,王翠丹、王婷婷、李 军、宋红宝、胡娜、谭洁清等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2007级研究生同学。感谢你们给予 我的关心和帮助。
.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对我无私 的爱和奉献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涂建萍
2009年4月于曲园
30
更多相关文档:
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从“以史论政”到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创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个历史过程。...①胡绳在这里对改良主 义的分析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同他晚年的论述并无本质的...
读书报告读《中国近代史的新陈代谢》有感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如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庄练《中国近代史上...本书是陈先生晚年精心编撰的一部历史著作,成为了中国近 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 ...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总结: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Z],北京,中华书局,1994 年第四版; 胡绳《从...
中国近代史学生论题及23本书目
4、 《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年。 美(R)特里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
李侃: 《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1994...胡绳: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共党史出版社,...萧延中: 《晚年毛泽东》 ,春秋出版社 (美)罗斯·...
关于《近代史研究》若干技术处理的规定
例 1: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5 ...例 2:蒋永敬: 《孙中山先生晚年北上与废约运动》(台北) , 《近代中国》第 ...
更多相关标签:
万里晚年的反思 | 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 万里委员长晚年的反思 | 陈独秀的晚年反思 | 恩格斯晚年的反思 | 万里晚年反思 | 邓小平晚年反思 | 有效教学的反思与超越 |本文关键词: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