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论历史知识普及问题
本文选题:李大钊 + 历史知识 ; 参考:《史学史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李大钊从对历史学功用的重新定位与全新阐述,指出史学"最要紧的用处,是用他来助我们人生的修养"。因此,历史学的功用不能只强调政治性而不重视文化性;只关注社会而不顾及人生。这是历史知识需要普及而且能够普及的社会基础与广阔前提。在如何普及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李大钊认为:首先,只有把历史看成"活的东西",才能把历史写活;只有把历史写活,才能引人入胜。其次,需要"历史研究的本身亦含有艺术的性质"。要"把历史研究的结果用文学的美文写出来"。第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手段进行历史的普及。
[Abstract]:Li Dazhao points ou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use of historiography is to help us cultivate our life. Therefore, the function of history should not only emphasize politics but not culture; pay attention only to society and not to life. This is the social foundation and broad premise that historical knowledge needs to be popularized and can be popularized. O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popularize historical knowledge, Li Dazhao thinks: first, history can be written and alive only if history is regarded as "living thing"; only when history is written and alive, can history be enchanted. Secondly,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nature of art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itself". The results of historical studies should be written in literary beauty. Third, make full use of all available opportunities and means to popularize histor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延风诗廊[J];中华魂;2010年01期
2 ;张作霖为何要杀李大钊[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01期
3 罗忠敏;;坚定信念 拒腐防变——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J];中华魂;2010年01期
4 刘国梁;;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5 陶红霞;;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郑师渠;;从反省现代性到服膺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思想新论[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7 王玉祥;;乐亭赋[J];海内与海外;2010年01期
8 杨惠荣;;周作人离开老虎桥监狱前后[J];纵横;2010年02期
9 思公;;张作霖为何要杀李大钊[J];报刊荟萃;2010年01期
10 刘艳玲;;浅谈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彩涛;;加强艺术教育,成就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彭明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黄靖喜;丁雪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卢国光;;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李玉贞;;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俄文版在俄再版[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7 程从柱;石中英;;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张兰馨;;李大钊革命教育思想初探[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王彦鹏;;李大钊和家乡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10 张大民;;李大钊教育思想的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大学思想研究所 何晓明;走出“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认识误区[N];光明日报;2011年
2 湖北大学思想研究所 何晓明;走出“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认识误区[N];光明日报;2011年
3 汪新亮;卧牛山下一少年[N];文学报;2011年
4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清华校园垂青史 大洋彼岸留英名[N];云南日报;2011年
5 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 周洛华;精英阻碍国家进步[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崔昕平;勿为“将来”牺牲“现在”[N];文艺报;2011年
7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邓中夏[N];人民日报;2011年
8 ;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赵世炎[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烁;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军刚;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党内民主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田玉才;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文才;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晓彬;日本近代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3 马英;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世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智;早期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艳;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道路[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红霞;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宝宽;论瞿秋白的自由观[D];河北大学;2010年
8 承红磊;萧公权早期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肖妮;《星期评论》与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金东生;1920年前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中国解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4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