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理论与材料: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成就及困惑

发布时间:2018-05-31 20:52

  本文选题:社会史论战 + 理论 ; 参考:《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摘要】:19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是理论与材料之冲突的首次集中爆发。论战学者高度重视理论方法,但由于唯科学主义的笼罩,唯物史观被误读为经济决定论,并深陷西欧中心论的误区。其积极意义是改变了人们对理论的轻视态度,提升了中国史学的素质。论战学者在上古史和经济史两个领域进行史料开掘,从而超越疑古派和考古派之上。但论战一直处于理论与材料的张力之中。论战高潮过后,《食货》半月刊集中反思了二者的关系,终于找到一个平衡点。
[Abstract]:The controversy over social history in the 1930 s was the first concentrated outbreak of conflict between theory and materials. Schola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methods, but due to the shroud of scient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misinterpreted as economic determinism and trapped 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European centralism.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s to change people's attitude of despising theory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ancient history and economic history to explore historical materials, so as to transcend the ancient school and archaeological school. But the controversy has always been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ory and material. After the climax of the debate, the semimonthly magazine refle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finally found a balanc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傅斯年、史语所与现代史学的新旧趋向”(09YJC770044)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红;评陶希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2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桂芳;;浅谈夏史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周如俊;;论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偏离与归正[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8 周晓风;战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纪念抗日战争战争胜利60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李晓明;重估科玄论战——兼论丁文江对传播科学精神的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10 张连伟;;论《管子》的礼与法[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勇;;论大禹治水广为流布的缘由[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郭永琴;潘庆梅;;百年来炎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雪松;;《诗经》“民”字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晓文;失态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贾延祥;《洼地上的“战役”》批判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2年

8 张大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胡风文艺思想及人格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卫平;超越的真实[D];湘潭大学;2002年

10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万鹏;;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经济所 刘兰兮;中国经济史学的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胡英泽;“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4年

3 陈启能;超越布罗代尔[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胡英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取向[N];山西日报;2004年

5 曹兵武;反思中国考古新进展[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瓶颈如何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厦门大学历史系 黄向春;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与经验[N];光明日报;2009年

8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史学创新的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包伟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患“理论饥渴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琼;论李达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文军;食货学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逄丽丽;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陶希圣[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61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61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