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考据学研究》评价
本文选题:考据学 + 戴震 ; 参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摘要】:正戴震是18世纪中国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在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前贤时彦虽多有论述与高度评价,但对其治学的基础与主体——考据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尚缺乏具
[Abstract]:Zheng Dai Zhen is an outstanding scholar and thinker of China in the 18th century.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ademic and ideological history. Although former Xianshiyan has many expositions and high appraisals, he still h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textual research, the foundation and subject of his study. Lack of tool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学满;;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吴学满;;论戴震考据学的理性品格及其理论局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文炳赞;;金正喜的义理学建构——《私弊辨》与戴震义理学[J];科技风;2008年23期
4 黄冕堂;《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序──谈清代乾嘉学派的学风和传统问题[J];史学集刊;1995年02期
5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及吴皖学术的评析——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蔡志栋;;学于众人,斯为圣人——章学诚得道方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娣英;戴震考据学及其理性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8 徐道彬;;戴震辨伪成就述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1期
9 王达敏;;从辞章到考据——论姚鼐学术生涯第一次重大转折与戴震的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彤磊;;戴震学术思想的诠释学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联华;;毛泽东诗词中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6 李太平;;清代乾嘉汉学德育思想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康君;;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关联[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9 徐苏;;镇江六朝文化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常铁;公平一些吧[N];吉林日报;2004年
2 施立学;吉林地名与地域文化[N];协商新报;2009年
3 王向龙;地域文化到底惹谁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N];安徽日报;2005年
5 周振鹤;重评考据学[N];北京日报;2002年
6 宋生贵;开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谢晓苏 朱光泽 晨迪;日本对战争的责任不能回避[N];成都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欣;指导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青海分卷编撰工作[N];青海日报;2010年
9 王子今;考据学的科学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陕派电视剧异军突起[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禧俊;《卮林》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程嫩生;戴震诗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彭公璞;汪容甫学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满;从考据学到新义理学[D];湘潭大学;2002年
2 钟金才;俞正燮考据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何玉文;试论戴震与西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飒;戴震的社会秩序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李慧敏;论戴震的理欲观[D];安徽大学;2010年
7 曹玉花;试析戴震的理欲观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宙;论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扬弃[D];安徽大学;2011年
9 罗岚;李R既俗髌返陌褪裎幕蚚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娜布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的特殊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5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0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