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11:00

  本文选题:世纪 + 中国史学 ; 参考:《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发展,中国史学界开始对当前存在着各种史学历史进行反思。从整体而言,21世纪的史学界已经存在着各种新旧思维的碰撞与摩擦,并且爆发出新的火花。本文就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史学当前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historians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history of history. As a whol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collisions and frictions between new and old ideas, and new sparks have erupt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ersonal opinions and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上)[J];历史教学;2000年03期

2 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研究及相关问题[J];史林;2002年01期

3 瞿林东;关于影响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振宏;近五年来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1期

2 陈建明;新编中国基督教通史的几点看法[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洁;跨越边界——美国明代社会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7 徐波;近年来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向[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林;徐良利;;文化形态史观与现代中国史学的演进[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徐有富;;钱穆治学的若干特点[J];古典文献研究;2006年00期

3 邹兆辰;;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4 张越;;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5 白雪松;;陈寅恪“合本”影响史注说辩诬[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6 周少川;;“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谈谈史源学的学理与义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乔治忠;时培磊;;中日两国历史学疑古思潮的比较[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8 张祥干;;论孔子的史学实践[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9 李根蟠;;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学习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10 张文涛;;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程利田;;袁枢对中国史学的贡献[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6 姜义华;;当代中国史学:从帝王之学走向普遍性的人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徐国利;;钱穆的考据学思想[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伟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学患“理论饥渴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主任):艾尔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系教授):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王俊义(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中美学者对话美国中国史学新动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世安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方史学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与中国史学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侯且岸;中国史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三)[N];学习时报;2003年

5 侯且岸;中国史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一)[N];学习时报;2003年

6 杨艳秋 廉敏;中外学者研讨中国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李振宏;“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8 肖黎(光明日报社);岂能如此评价中国史学家群体[N];北京日报;2001年

9 赵世瑜;平淡是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记者任芳;21部学术专著获中国史学界最高奖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9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柴德赓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晓玲;尹达史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岳帅;杜维运的中西比较史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永丽;史学史视野下的《世本》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8 刘雅宁;罗德尼·希尔顿的史学思想探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0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