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及其理论价值与困境

发布时间:2018-06-13 10:32

  本文选题:余英时 + 儒家人文主义 ; 参考:《求是学刊》2012年06期


【摘要】: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Abstract]:Yu Ying-shih advocat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humanism, opposed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r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t recognized the commonality or univers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d emphasized the continuity and relevan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value tradi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change, oppose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holds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should be realized by inheriting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dvo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luralism in history and opposes all forms of historical monism and determinism. The author holds that culture (thought, politics and economy) is the three major fields of social history, with relative independen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in which ideological culture play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To recognize the modern value of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Yu Yingshi's historical view of Confucian humanism not only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but also has its theoretical dilemma.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孔子研究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BZS002 安徽大学首批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培养基金“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史学转型关系研究”
【分类号】:K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司振龙;;论《庄子》的生死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谈家胜,何根海;杜荀鹤仕进与引退的心理解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9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10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陶;;文化传统不可能随制度的死亡而消失——对余英时先生的书面访谈[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04期

2 刘苏里;;苏里评书:史华慈与余英时,人类良知[J];学习博览;2007年01期

3 颜建华;红楼启示录:——余英时“红学”研究述评[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路则权;;简论余英时人文主义史观[J];理论界;2010年12期

5 刘梦溪;拥挤的红学世界——红学论争与红学公案(续)[J];文艺争鸣;1989年05期

6 盛邦和;余英时:一个“韦伯式的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孙勇才;;余英时文化重建思想述要[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8 王lN森;;史家与时代:余英时先生的学术研究[J];书城;2011年03期

9 周良发;;余英时现代儒学论要——《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评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耿清珩;翟清福;;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评余英时《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J];博览群书;199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祥;;中国古代的进化历史观问题——由董仲舒的历史观引出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2 薛匡勇;;历史观演变对档案观的影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3 潘富恩;;重评朱熹的历史观[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Bruce Allsopp;英若聪;;建筑历史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5 黄予植;;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历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6 黄楠森;;关于三个人学问题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程从柱;石中英;;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卖峻岭;;“创新”是“三个突破”的历史观[A];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梁澄宇;;浅谈系统论哲学的历史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开会;;利科的历史观探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玖;史观与正确地认识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胡良桂;论当代作家的历史观问题[N];文艺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屈菡;历史观的表达不可忽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日防卫省:拟修改参谋学校历史教育内容[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易孟醇;毛泽东的历史观论纲[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驻京记者杨瑞春;历史观的决胜[N];南方周末;2003年

7 仲言;在历史与想象之间[N];人民日报;2003年

8 魏金先;加强历史观教育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N];伊犁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赵新兵 李云路;“文化台独”向青年的历史观“下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记者 王大军;日政府要求修改历史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伟;“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崔艳红;普罗柯比《战记》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4 王俊秋;当代影视剧中的“清宫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惠雁冰;“革命样板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胡辉杰;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延苗;玄学社会历史观初探[D];西北大学;2005年

2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丽娟;先锋作家的历史观[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燕;论邓小平的历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瑜;《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定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7 蔡爱国;表象的狂欢:论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走向[D];苏州大学;2001年

8 吉莉;日本教科书审定历史观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阳海洪;十七年小说历史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倪爱珍;为历史存真[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3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13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