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家如何写通俗历史读物——范文澜《大丈夫》成功的启示
本文选题:范文澜 + 《大丈夫》 ; 参考:《史学史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范文澜撰成于民族危机关头的《大丈夫》一书,大力表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25位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时期产生了激励民众杀敌御侮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堪称是当代进行历史教育的成功范例。其感人精神和成功经验,对于今天学问家如何撰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准确,形式上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通俗读物,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启示。
[Abstract]:Fan Wenlan wrote the book of "big husband >", which was written in the crisis of national crisis. It commended the 25 heroes with noble national spirit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it produced the great effect of encouraging the people to kill the enemy and resist insult,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Therefore, it can be called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education. Its inspiring spirit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provide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views correctly, content and accuracy, and in the form of the popular reading of the mass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华;范文澜档案史料观初探[J];档案与史学;2002年03期
2 陈其泰,张利;范文澜在延安——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篇章[J];人文杂志;2001年03期
3 陈其泰;论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地位[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4 陈其泰;范文澜:倡导优良学风,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5 王志刚;范文澜的南北朝文化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秀青;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成功运用[J];学术研究;2003年11期
7 施建雄 ,李德盛;浅论范文澜与他的经学研究[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8 王曾瑜;;忆范文澜和翦伯赞先生[J];读书文摘;2011年04期
9 赵梦;;毛泽东与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J];考试周刊;2009年31期
10 常乐;关于范文澜“失误”的辨析——向李新先生讨教[J];理论探索;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庆云;;论早期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推动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f姝;应吉;;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其泰;范文澜与毛泽东的学术交谊[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澜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孙家洲;回眸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古史分期”大讨论[N];北京日报;2004年
4 郑一奇;坐冷板凳的历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彭忠德;史胆与史责[N];光明日报;2000年
6 何兹全;对社会史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6年
7 张海鹏;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8 常德 张斌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历史研究》杂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徐有富;既要求新又要能坐冷板凳[N];学习时报;2010年
10 张春兰;《漆侠全集》和宋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2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敦莎;郭廷以近代史学的理论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5 王冉;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8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1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