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的简介_《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论斯宾诺莎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淮北师范大学》 2014年
论斯宾诺莎史学
高壮
【摘要】: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荷兰著名哲学家,代表作有《神学政治论》(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伦理学》(Ethica ordinegeometrico)、《神、人及其幸福简论》(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de Mensch,endeszelfs Welstand)、《知性改进论》(Tractatus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Renati des Cartes Principia Philosophiae, accesserunteiusdem Cogitata Metaphysica)、《希伯来简明语法》(Compendium GrammaticesLinguae Hebraeae)等。斯宾诺莎开创了将《圣经》作为史书进行批判的先河,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认为斯宾诺莎的辉煌著作使他成为《圣经》考据的奠基人。斯氏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史家。但是他去世后,其哲学成就逐渐掩盖了斯氏的史学成就,但他史学见解内容丰富,不可忽视。 本文从史学史角度统摄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各类著作,把斯宾诺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着重探究斯宾诺莎的史学思想,以确定其史学成就及其意义。 斯宾诺莎史学深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他主要生活在“黄金时代”的荷兰,近代经济发展较早也较为迅速,荷兰被马克思称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时期荷兰政治民主、经济繁荣、自由学术文化氛围自由、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斯氏思想提供了温床。古典文化的熏陶、理性主义思潮的启蒙和怀疑主义的运用等,斯宾诺莎集这些因素的影响于一身,并且融汇贯通,构建了自己的史学体系。 斯宾诺莎史学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史学思想,斯宾诺莎主张史学认知上怀疑态度和求真精神并存;在历史叙述动机和用途上,主张历史叙述动机就是解释——即其宗教、哲学、政治等观点的解释。在用途上,认为历史可以拥有道德教训功能;在社会历史观中,基于人性分析,阐述社会契约论和无神论社会假说。二是史学实践,运用版本目录学、校勘、语言学、史源学、辨伪等考据方法,将《圣经》作为史学著作进行历史批判。并且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推崇历史演绎法,将理性主义观念在史学上加以运用。 斯宾诺莎史学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贝尔、莱布尼茨等继承《圣经》批判;无神论社会假说在后世掀起波澜,例如费尔巴哈、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将这一认识继承;斯宾诺莎采取历史诠释对后世历史诠释学发展奠定基础,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伽达默尔等继承发展这一方法。 总之,通过对斯宾诺莎史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斯宾诺莎史学在西方近代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有助于梳理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脉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晶;斯宾诺莎论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李毓章;;德国近代泛神论繁荣的精神缘由——以埃克哈特与斯宾诺莎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钟燕;;斯宾诺莎的释经学理论——读《神学政治论》第七章“论解释《圣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4 洪汉鼎;;语言与真理——试论斯宾诺莎的语言观[J];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5 愚夫;;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6 张广智;“惩罚暴君的鞭子”:塔西陀的社会历史观及其他[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7 姚大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新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8 潘斌;老子的“道”与斯宾诺莎的“实体”[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9 周晓亮;;斯宾诺莎的《圣经》解释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崔永杰;苏虹蕾;;“用《圣经》解释《圣经》是唯一正确的方式”——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胜;;《聊斋志异·牧竖》的哲学诠释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8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亮;;维米尔家世考疑:一种文化地图的方式[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孟宪平;;荒野及其在西方风景画中呈现方式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戴蓉;公共危机下媒体舆论引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枫;“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J];读书;2005年11期
2 韩东育;“有”是“有限”,“无”是“无极”——对“有”“无”千古成说的质疑[J];史学集刊;1997年01期
3 吴于厪;;吉本的历史批判与理性主义思潮——重读《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五、十六章书后[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1期
4 崔永杰;论培根对主体认识结构的探讨[J];文史哲;1991年01期
5 田海华;;斯宾诺莎对圣经的历史批判与诠释[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常木;庄子与斯宾诺莎人生境界之比较[J];黄山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徐文俊;将哲学与宗教分开:斯宾诺莎思想的两重性[J];学术研究;2001年04期
3 方炜;;斯宾诺莎的《伦理学》[J];读书;1959年24期
4 陈雪平;试论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矛盾性与进步性[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5 卢肖慧;;肉市街的斯宾诺莎[J];上海文学;2007年12期
6 黄克剑;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J];哲学研究;1986年03期
7 杜志清;斯宾诺莎论自由和必然[J];河北学刊;1990年05期
8 黄见德;呕心沥血30多年的智慧结晶──评洪汉鼎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9 金克木;孤独的磨镜片人[J];读书;1999年02期
10 郑忆石;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近代唯物唯理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杰;;论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方法[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王骏骥;;试论“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中国传统形上哲学的体认和追求[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3 黄启祥;;《神学政治论》中哲学与神学的关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金林;;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恭寿;;奇异的哲学选择——论郭沫若的泛神论与他的思想现代化[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朱东安;;太平天国神权政治说质疑[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张维祥;;关于自由的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冯奇;;论《女神》的哲学色彩[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10 冯玉珍;;怎样思想与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当代思想文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菲菲;[N];发展导报;2005年
2 沈高超;[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艺博;[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范曾;[N];学习时报;2010年
5 ;[N];解放日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刘次林;[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李应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西川;[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南京师范大学 梁丽君;[N];美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2 何俊武;自然、人与政治: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汪祥胜;从灵魂到身体[D];苏州大学;2013年
4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6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7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8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9 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长春;斯宾诺莎自由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韩文书;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太明;斯宾诺莎幸福观及其内在矛盾论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孔德兵;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伟华;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牛洪亮;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贾永敏;斯宾诺莎幸福观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姝;论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聂小杰;论斯宾诺莎的启蒙思想及其实质[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刘鹏鹏;斯宾诺莎的直观知识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斯宾诺莎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