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0年
《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研究
尤元梅
【摘要】: 《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记载外国当代史的经典名著,被时人誉为“奇作”。作者黄遵宪(1848-1905),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和诗人,1877年,随首任驻日公使何实膺赴日,出任使馆参赞。此时恰逢日本经维新改革后,百业俱兴,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黄遵宪亲眼目睹其变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改从西法,革故取新”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图强之路。于是,着手研究日本历史,于1887年著成《日本国志》一书。 《日本国志》是一部典志体通史。全书共计四十卷,五十余万字。卷首附载《中东年表》,其下分为《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等十二个类目,记载了日本从神武元年到明治十四年共计两千五百余年问各类制度的演变历程。书中始终贯穿着“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的著述原则,重点叙述总结明治维新的成就,作者以进化论的历史观为指导,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用“外史氏曰”以及小注等形式,发表评论,以期唤醒国人向日本学习,变法图强。此书不仅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为中国的改革者提供了一部变法教科书,而且及时传播了世界意识,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时至今日,仍然是研究日本历史最有价值的著作。因此,研究此书,对正确认识与评价黄遵宪在近代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学者主要对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的动机、写作过程、内容特色、思想来源、改革思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对其史学思想做详细、系统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拟从史学的角度,重点对《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特征进行探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一、黄遵宪生平和时代从黄遵宪的生活时代、家世、个人经历以及学术成就等方面概述黄遵宪非凡的一生和丰硕的业绩。 二、《日本国志》的内容和结构按十三个类目,叙述其内容特色;从他对典志体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此书的结构特点。 三、《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将其史学思想总结为进化论的历史观: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爱国主义史学思想: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五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剖析。 四、《日本国志》的史学价值通过社会各界对《日本国志》的评价,显示其社会价值;从及时总结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传播世界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其史学价值;并且就《日本国志》对黄遵宪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3 陈其泰;简论黄遵宪《日本国志》的时代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4 王飚;从《日本杂事诗》到《日本国志》——黄遵宪思想发展的一段轨迹[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5 李玲;;《日本国志·礼俗志》校读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1期
6 陈国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及其明治维新观[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4期
7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对中国清末宪政改革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中猛;黄遵宪与《日本国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J];近代史研究;1980年03期
10 伊原泽周;《日本国志》编写的探讨——以黄遵宪初次东渡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沈岚;;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之建立考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郑朝晖;;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6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7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冯玮;;西学:日本“明治宪法体制”的推进剂[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10 孙潇;田鹏颖;;日本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中猛;黄遵宪与《日本国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J];近代史研究;1980年03期
3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中的宪政思想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俊;史学评论有必要发展为专门学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2 李颖科;;论干宝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1987年03期
3 蔡克骄;;叶适史学思想初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4 陶懋炳;;复古、疑古与变革——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新探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5 陈富安;邓小平史学思想初探[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6 王记录;明史馆馆臣的史学见解和清初史学思想的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王博;;论钱谦益的史学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王守芝;;论司马光的咏史诗[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袁振宇;袁振堂;;吕思勉史学思想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薛匡勇;;历史观演变对档案观的影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于梦衍;;中国学术界关于《高丽史》的研究:成果与展望[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念祺;[N];文汇报;2009年
2 诚逊;[N];光明日报;2009年
3 周国林;[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于沛;[N];光明日报;2010年
5 张培华;[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史霄鸿;[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李小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肖黎;[N];北京日报;2003年
9 石国亮;[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邵励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8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江增华;清初历史文化视野中的施闰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海宁;中国文化对高丽、朝鲜时代史学之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栾芬芬;李塨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琛;史景迁史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雯汶;论刘节的史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强;论何炳松的史学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姝;何炳松史学思想的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锋;王闿运史学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03年
8 王林;吴晗史学思想的述论[D];安徽大学;2011年
9 王启明;龚自珍的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哲;从《容斋随笔》看洪迈的史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