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挑战
本文选题:历史的终结 + 历史主义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福山和波普都坚持自由主义。然而,在具体观点和论证方法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福山认为历史将终结于自由民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作出了预言。而波普则反对任何历史预言的思想,称它们为"历史主义"。在论证方法上,福山采取了整体主义、进化主义和本质主义等方法,而这恰恰是波普所批判的。波普和福山思想的分歧事实上也是"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歧,波普自由主义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而福山则强调"共同体",倾向于社群主义;他们分歧的根基则是权利优先于善,还是善优先于权利。
[Abstract]:Both Fukuyama and Pope stick to liberalism. However,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rete viewpoints and argumentation methods. Fukuyama believed that history would end in liberal democracy and predicted the future of human society. Pope, on the other hand, rejected any historical prophecy, calling it historicism. In terms of argumentation, Fukuyama adopts holism, evolutionism and essentialism, which Pope critic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pe and Fukuyama's thought is actual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beralism" and "communitarianism". Pope liberalism is based on "individualism", while Fukuyama emphasizes "community" and tends to communitarianism. Their differences are rooted in whether rights take precedence over good or good over rights.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X008) 重庆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0XWQ34)
【分类号】:K01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高洁;论保释制度[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立河;;关注政治现实,创新历史思维——谈安克施密特的学术追求[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洁;;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成就及历史教育思想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3 李钧鹏;;历史终结论?——一项历史哲学的考察[J];哲学分析;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2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志明;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景德祥(本报书评人);伊格尔斯:抹去兰克史学的光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N];文汇报;2010年
4 罗炳良;崔述“理可思得,事待学知”的理念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5 黎明;全面认识“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历史学的成就与失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丁乙;史学研究的创新[N];重庆日报;2003年
7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话语体系之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龚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靳延史;历史研究不应当碎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小忠;历史、证据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师文兵;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娟;普鲁士学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陈艳波;走向人道——赫尔德历史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研;迈涅克与历史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艺萍;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峻;终结的,抑或虚无的历史[D];吉林大学;2008年
4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立勇;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D];山东大学;2007年
7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游;福柯的历史哲学思想之探微[D];西南大学;2006年
9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任利伟;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8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6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