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历史评价的要素、特征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8 19:12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历史评价 ; 参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评价是一个由历史评价主体、历史评价客体、历史评价中介三大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历史评价之理想模型的几个主要特征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而价值分析法、理解方法则是马克思历史评价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Abstract]:Marx's historical evalua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elements: the subject of historical evaluation, the object of historical evaluation and the intermediary of historical evaluati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model of historical evaluation are the unity of purpose and regularity, the unity of class and humanity, the unity of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and the unity of absoluteness and relativity. Value analysis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method are common methods in Marx's historical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党总支;
【分类号】:K06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焕辉;语言研究的又一层面——探索语符背后社会因素的印迹[J];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2 李杰;试论语域理论用于报刊阅读课[J];外语界;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子义;;关于历史进步的评价问题[J];学术月刊;2007年12期

2 杨向群;试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张利;范文澜论历史评价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邓京力;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5 何平;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兼论历史评价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2期

6 黄凯锋;;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李桂海;;谈历史评价中的复式关系项问题[J];学习与探索;1986年05期

8 邓京力;关于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的检验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3期

9 柴毅龙;关于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史料问题[J];世界历史;1992年02期

10 庞卓恒;从多样性探寻规律——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启示[J];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X;;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罗郁聪;;唯物史观与现代社会形态“趋同”发展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朱维铮;李天纲;;与朱维铮谈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6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7 马拥军;;论剥削的历史形式[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安春英;;缘分的天空[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10 庄孔韶;;恩格斯与柯瓦列夫斯基的家族公社观[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德胜 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局长;灾害与亚细亚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张一兵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进步史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耕华;历史评价能否达成一致[N];人民日报;2009年

4 董欣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李学勤;侯外庐先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梁柱;先驱者的历史功绩与历史评价[N];福建日报;2004年

7 孙麾 李潇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现代性叙事的理论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冯天瑜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归马克思的思想原点 还原中国的历史进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历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忆和思考(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李湘;硝烟散尽看历史[N];锦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沈斌;二十世纪关于商周公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波;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向延仲;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翠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当代的全球化[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春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2年

6 任利伟;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海英;论培根的社会历史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安光远;生态历史观的史学价值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王朋;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9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79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