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利的古代社会经济模式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芬利模式 + 解释 ; 参考:《史学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芬利模式是学术界对芬利的古代社会经济理论的概括。它初步形成于芬利对古史现代派批判初期,后随着芬利对于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一系列成果的问世渐趋成熟。芬利模式对古代社会经济做出了新的解释,但同时也遭到了较多的批判。从后芬利时代古史经济研究的发展来说,正是由于他的解释和对他的批判,古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才出现了新的发展。
[Abstract]:Finley model is an academic summary of Finley's ancient social economic theory. It was initially formed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Finley's criticism of the modernism of ancient history, and then gradually matured with the coming out of Finley's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Finley model made a new explanation to the ancient society and economy, but it also met more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research of ancient history in the post-Finley era,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explanation and criticism that the study of ancient society and economy has developed new.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F091.1;K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瑞聚;论古代希腊人的鄙视手工技艺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瑞聚,邹远修;从雅典国家的农业看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兼与农业特征论者商榷[J];齐鲁学刊;2002年05期
3 王瑞聚;论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兼与古代中国重农思想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聚;梭伦经商应为信史——对郭小凌先生《“梭伦经商”考》的不同意见[J];东方论坛;2000年02期
2 王瑞聚;论古代希腊人的鄙视手工技艺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徐国栋;商品经济的民法观源流考[J];法学;2001年10期
4 陈静;古代希腊与中国神话的异同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郭小凌;祝宏俊;;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近况述评[J];世界历史;2006年03期
6 王瑞聚;论古希腊人的鄙视手工技艺问题[J];齐鲁学刊;2000年02期
7 王瑞聚,邹远修;从雅典国家的农业看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兼与农业特征论者商榷[J];齐鲁学刊;2002年05期
8 王瑞聚;关于古希腊人轻商问题的考察——兼论轻商思想不足为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J];齐鲁学刊;2004年05期
9 王瑞聚;论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兼与古代中国重农思想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4期
10 李三虎;;技艺与价值:分裂还是关联?——柏拉图的整体论解答及其当下意义[J];现代哲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国成;古代希腊的个人与自由[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柏旬;民法中自然人人格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誉琳;古典和马其顿时期的希腊经济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毅;色诺芬的经济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彬强;古典时代雅典的农业奴隶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思伟;古希腊海事贷款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素军;雅典公民权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雷雨;国际私法起源考[D];四川大学;2007年
8 隋娟;希腊古典时代婚姻财产关系与妇女地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燕;;一种历史的两种解释[J];科学之友;2007年09期
2 丁向荣;试论历史认识与解释[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退思;;评《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共产主义社会》的三本名词解释的书[J];读书;1959年10期
4 李科玲;吴素敏;;浅谈对历史的诠释[J];沧桑;2008年04期
5 ;“群科”解释拾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刘梦溪;;论陈寅恪的阐释学[J];中国文化;2007年02期
7 代夫;“时日曷丧”辨[J];史学月刊;1981年04期
8 王玉哲;;天津南开大学王玉哲同志来信[J];思想战线;1975年05期
9 曾贻芬;;唐人注释书名著三种[J];史学史研究;1991年01期
10 刘桂生;;经学与史学[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116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1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