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日本二战史观

发布时间:2018-08-09 17:28
【摘要】:日本二战史观的形成,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决定的。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正是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才造就了日本偏执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二战史观。要想使日本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反省战争罪责方向发展,就必须对日本政治文化进行改造,其途径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日本内部的转变。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Japan's historical view of World War II was determined by Japan's unique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political culture, the decisive factors are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culture-national psychology, religious belief and value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Japan's unique national psychology, religious beliefs and values that it has created a paranoid historical view and a wrong historical view of World War II. In order to make the Japanese political culture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self-examination of war crim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Japanese polit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strength of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s interior.
【作者单位】: 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1世纪初俄罗斯外交政策研究”(01JA810019)
【分类号】:K09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中;;社会转型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庄德水,胡松;论政治文明视角下的群众监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焦方红;;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梁波;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李强;论邓小平平民化政治人格[J];北京党史;2004年04期

6 唐任伍,唐天伟;政府效率的特殊性及其测度指标的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永军;试论日本“剑道”与禅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周贺;当代社会转型与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互动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9 吴昌珍;当代国外社会政治稳定思想及其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周晓丽,马晓东;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涛;;我国转型期农村文化结构变迁与社会稳定——关于反邪教问题的一些制度思考[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马连杰;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决策权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春霞;论信息公开[D];复旦大学;2005年

6 沈金华;走向新的社会集约和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陆民;二战后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晓兵;刑事程序价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宋丹蕾;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及其当代转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杨山鸽;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中国的政治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5 吴雨平;《万叶集》与中国古代诗文[D];苏州大学;2002年

6 刘舸;冲突之美[D];湘潭大学;2002年

7 唐检云;论中国行政文化创新[D];湘潭大学;2002年

8 袁盛财;井上靖与中国[D];湘潭大学;2002年

9 周逢琴;论章士钊的逻辑文[D];青岛大学;2003年

10 李勇军;西方政治参与模式的历史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家骅;儒家思想与古代日本人的“孝”道[J];日本学刊;1992年02期

2 崔世广;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周期[J];日本学刊;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剑秋,张艳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确立的地理基础与历史条件[J];学术研究;1997年08期

2 刘俐娜;晚清政治与新史学[J];史学月刊;2003年08期

3 邓小南,田浩,阎步克,陈苏镇,葛兆光,李华瑞,黄宽重,张国刚;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J];读书;2005年10期

4 王继训;傅斯年对政治文化的阐释与理解[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严绍■;日本儒坛三闻人──近代日本儒学史主流派学者述评[J];世界汉学;1998年01期

6 斯彦莉,黄振萍;进一步的“哥白尼回转”——从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说起[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7 吴国源;;思想史编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以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绪说部分)》为参照[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孟庆顺;范若兰;;历史研究中的科学鉴赏力与求实精神——从《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看彭树智先生的治学方法[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9 子妫;;官吏退休制度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J];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05期

10 陈茂华;;“真”与“诗”的统一——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政治文化史写作[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翔;;吴杰先生中日关系史与日本史研究述评[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晓妮;跨越界限的历史文化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宏堂;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4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74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