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
[Abstract]:The views on the nature of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 of historians and the historical reality in the 20th centu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viewpoints: reconstruction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d deconstruction theory. In the view of reconstruction theory, the historian's history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historical reality; in constructivism, the historian's history presents the historian's understanding of a certain aspect of history in the specific perspective of a particular historian; the deconstruction theory holds that, There is no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r textual limitations and touch the past itself.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y also hold different argu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facts and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construction, the historical facts themselves will take on meaning, thus dominating th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view of constructivism, historians'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contains the factors of interpretation, and fact and explanation are not completely separated. The main feature of deconstruction in postmodernist historical theory is the textualization of history,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nterpretation to facts and the pluralistic position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027)
【分类号】:K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3期
2 张耕华;;历史的“硬性”与解释的“弹性”——兼论安克斯密特与扎戈林的争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2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贺;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D];苏州大学;2007年
2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刚;;叙事、虚构与历史——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型[J];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华;;安克斯密特的历史主义更新论[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勇;;作为史学双翼的史料与理论——重读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史料与史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国荣;;历史知识社会化之路径探析——以吕思勉《三国史话》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黄静芬;;从“焚书坑儒”窥探秦始皇对史学的重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5 康华;;论历史研究中的“求同存异”与“存同求异”[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维铮;李天纲;;与朱维铮谈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黄予植;;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历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3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赵永康;;文史资料文章的选题与撰写[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8 徐国利;;钱穆的考据学思想[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杜小安;;司马迁哲学思想新探[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丽亚;马基雅维里历史解释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徐兆仁;历史解释学的基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研究员 程恩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叶险明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林剑 福建三明学院副教授 王立端;历史能否假设[N];人民日报;2007年
4 张耕华;史学与文学有别之外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年
5 罗炳良;崔述“理可思得,事待学知”的理念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6 仲伟民;考据是历史学的生命[N];光明日报;2007年
7 张绪山;“假设”的历史与历史研究的“假设”[N];光明日报;2004年
8 庞卓恒;史实·解释·规律[N];光明日报;2003年
9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林璧属;中国传统史学求真方法的科学性[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虞和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兴斌;历史事实的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振;历史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金华;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栋;论历史事实及其认识[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邵帅;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小忠;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凤;别样多元的历史[D];郑州大学;2006年
5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云吉龙;论沃尔什的历史哲学理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进东;继承与超越:维柯对奥古斯丁历史哲学的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83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8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