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8-14 19:06
【摘要】: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评也离不开历史考证,史学批评总要涉及历史考证的问题。历史考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给予史学批评以学风上的滋养。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criticism show a mixture of water and milk. Correction of errors, examination of differences and discussion in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are important form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and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contains rich thought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 historical criticism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criticism always involves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n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can nourish the style of study in historic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史学批评的演进路径与成就(1840~1911)”(项目号:12YJC77003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修明;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对史学现状与未来的思考[J];江汉论坛;1988年06期

2 侯德仁;;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史学正统论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年07期

3 谷风;;刘节教授认为:中国史学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可分五个时期[J];学术研究;1962年06期

4 ;《史学史研究》1987年总目[J];史学史研究;1987年04期

5 瞿林东;马艳辉;曹守亮;;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瞿林东先生谈20世纪中国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6 谢贵安;;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广东历史学会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范围、内容与分期问题的讨论[J];学术研究;1963年01期

8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宏观框架[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基本框架[J];文史知识;2000年11期

10 朱政惠;;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J];史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程文霞;;如何收集历史信息[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6 霍明琨;;金毓黻《静晤室日记》文献学价值述略[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越;摆脱单一学科史局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历史系 谢贵安;实录体史学研究向广、深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罗炳良;崔述“理可思得,事待学知”的理念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4 彭忠德;史胆与史责[N];光明日报;2000年

5 张 越;新时期以来史学方法的多样化探讨[N];光明日报;2002年

6 徐兆仁;追寻历史原创精神[N];人民日报;2001年

7 郭uQ;重视非学术史学[N];团结报;2009年

8 乔治忠 南开大学;史学研究应当开拓新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杜维运及其中国史学史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益萍;刘节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雯汶;论刘节的史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永伟;王树民史学成就述论[D];安徽大学;2012年

5 丛晓立;吴泽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杰;杨翼骧的中国史学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徐韬;李宗侗学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钟金才;俞正燮考据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张文俭;杜佑民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3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83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