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中国史学“宇宙本体论”的失落及其现代重构
[Abstract]:In ancient times, the main theme of "the same origin of witchcraft and history" wa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at is, the historian's share of internal affairs; ontological discussion, though simple, but adhered to it. Up to now, the tendency of historiography to be scientific and courageous, but to prefer class relations, has made historiographers shy away from nature and man. On the contrary, historiography, which was radically changed by modern humanism, emphasized man over nature, eventually gave way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e "popular" historiography of the 21st century should reconstruct the cosmic ontology. It should not only introduce the scientific "view of destiny" and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t also cultivate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 and promote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public history; moreover, it should "send history to the countryside" and enlighten the countryside to be reasonable. Rewriting Chinese folk knowledge system.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晓明;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怀仁;第四纪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1979年01期
2 施雅风,任炳辉;中国冰川研究发展简史[J];冰川冻土;1983年01期
3 崔之久,宋长青;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J];冰川冻土;1992年04期
4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5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陈拓,章典;冰芯与其它记录所揭示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6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7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8 鞠远江,刘耕年;孢粉记录揭示的4000 a BP来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环境变化[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9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10 辜正坤;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日辉;;论渭水流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影响[A];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亚长;;丹江上游的古文化与古环境[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陈洪海;;环境变迁与宗日遗存发展的关系[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杨杰;;晋陕冀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5 朱学文;;秦生漆产地之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张勇;蔡石泉;;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特点及与高纬度地区对比[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4)——青海专辑[C];1984年
7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6 范铁权;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南开大学;2003年
7 王锦秀;《植物名实图考》中一些百合科植物考证兼论茄子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和传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海霞;血瘀证病位分类与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杨思信;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10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况润元;湖北神农架近2000年来的石笋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与荒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江涛;二里头遗址与夏都[D];郑州大学;2003年
7 张小咏;5000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印艳武;论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滞后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曾力雄;西周村邑土地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2 杨怀仁,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年03期
3 何平;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4 陈其泰;历史观的进展与二十世纪史学走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天人关系与历史运动[J];史学月刊;2004年09期
2 纪玉房;;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3 赵兴彬;史学本体论[J];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4 黄新;从“实证”到“年鉴”——论西方史学的现代转型[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瞿林东;;历史理论的本质性变革——确立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中心位置[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6 江湄;;历史“通变”思想的深入与嬗变[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7 罗炳良;;史义——中国古代史学的本体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赵梅春;;孔子人学与先秦史学[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1988年篇目辑览[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王景t;从史学危机中看史学的发展[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修智;齐鲁文化体系与时代特征[N];学习时报;2004年
2 许殿才;传统史学的范本——《汉书》[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旭红;简论董仲舒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田芳;陆贽史学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93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9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