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探索
[Abstract]:Moderator's words: historiography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field of historiography, and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heory of historiography. Its research object is about historians, historical books, historiography thoughts and schoo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ography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storiography and other historical phenomena.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istoriography criticism appeared very early, such as Confucius comments on Dong Hu, Zuo Zhuan and Mencius comment on Spring and Autumn. The form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are very rich. There are comments in some articles, book prefaces, special articles, special articles and letters. There are special books, such as Liu Zhi ~ Shi Tong, Zhang Xuecheng, Wen Shi Tong Yi, Niu Yunzhen, correcting errors in History, and other famous books, such as "correcting errors", "compiling errors", "examining differences", "discussion", "Zhi doub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晨;;文德之我观[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石明庆;;学统建构与文论之争——章学诚与桐城派古文理论之比较[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邓俊奇;;探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与实践[J];艺苑;2010年01期
4 姜异新;;历史研究中的“文体”和“问题”——梅尔清访谈录[J];粤海风;2010年01期
5 傅永新;;永远开始的文化中国史[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6 张万敏;;对中国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几点思考[J];名作欣赏;2010年08期
7 杨毓团;;章学诚思想研究论略[J];理论界;2010年02期
8 瞿林东;;读书,一个历史学家的真诚嘱咐——再谈白寿彝教授谈读书[J];回族研究;2010年01期
9 杨春华;花琦;;历史专业师范生“史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丹;;史料笔记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清代史料笔记《榆巢杂识》为例[J];黑河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江铭;;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张法琨;高天明;;关于提高外国教育史学科水平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4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刘静;;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6 张传燧;;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地方教育史研究散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7 毕诚;方晓东;;教育史学科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传涛 欣华 美新 王志安;“真假曹操墓”到底争的是什么[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闻黎明;知人论世:看《闻一多年谱长编》[N];北京日报;2010年
3 刘军;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范国强 中国人民大学;草根写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曹建华 冯宇宙 李闻昕 王鉴理;《中华大典》:鸿篇巨制展春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N];团结报;2010年
7 华中师范大学 钟德涛;一部具有湖北特色的革命历史教科书[N];光明日报;2010年
8 彭卫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建和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起东;关于翦伯赞的“让步政策”论[N];北京日报;2010年
10 杨念群;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克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7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雄伟;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2 彭志琴;章学诚文体批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蔡慧;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4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向胜翔;论史学理论在中学史料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7 顾晓伟;章学诚的知识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章小亮;夏曾佑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赫荣旭;陈铁健与瞿秋白研究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曾芳宇;新课改下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95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9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