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兰克史学中的个别与普遍

发布时间:2018-08-22 09:35
【摘要】:在兰克史学中,个别与普遍的关系可以构成讨论的主线。它牵涉到历史写作的意义、方式和价值等诸多关键方面,而之前所获得的标志性概念都可以在其中得到重新解释。例如,有关历史不同时间点的书写决定了意义可以改变或延续的限度;科学与艺术编纂方式的结合使得严谨的论述以最能展现作者意图的方式得到组织;而历史观念的获得既可以有事实的强力支撑,又隐约折射出研究者的信仰。由此,文本表面体现的张力得到缓解,而整体系统地把握兰克史学思想亦成为可能。
[Abstract]:In Rank's historiograp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universality can form the main line of discussion. It involves many key aspects of historical writing, such as meaning, way and value, in which all the previously acquired iconic concepts can be reinterpreted. For example, the writing of different points in history determines the limit of meaning that can be changed or continue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makes rigorous discourse be organized in a way that best 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he acquisition of historical concepts can not only be supported by facts, but also vaguely reflects the belief of researchers. As a result, the tens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xt is alleviated, and it is possible to grasp Rank's historical thought systematicall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刚;;19世纪欧洲史学的档案研究传统——以兰克史学为例[J];档案学研究;2008年02期

2 朱忆天;论兰克的“如实直书”原则[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5年01期

3 徐善伟;;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J];齐鲁学刊;1991年06期

4 金寿铁;;论康德的普遍史理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5 梅义征;被误解的思想——兰克是怎样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的[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6 谭牧;;兰克史学与如实直书[J];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易兰;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问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钱善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于廑;引远室之光,照古老史学之殿堂——《欧洲近代史学史》读后[J];世界历史;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原;;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郑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探析[J];北方音乐;2009年04期

3 no一介 ,孙长江;櫘友兰先生所姫的“共同利益”的实质是什么?[J];哲学研究;1964年06期

4 鲁开荣;论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谢庆绵;范畴史初探 (二)——关于范畴的胚胎史的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谢翔宝;《论持久战》中的一个重要的辩证推理形式[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7 梁俊;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8 胡太裕;对两种“联系观”的管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刘卫;寓言写实小说论要[J];浙江学刊;1986年06期

10 王珠元;因果性三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晓宏;;两种社会思想:科学知识社会学和伦理实体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伍法权;;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存在性与普遍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3 王希杰;;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王玉j;;西部大开发中价值观念更新的意义及其普遍性与层次性[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阮堂明;;一首被严重误读的诗篇——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兰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整合视角下的理论框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解学慧;;对心理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一点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董占源;;梭梭耐盐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姜佑福;;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看中国发展中的“普遍主义”问题[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冯秀峰;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全面清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惠敏;普遍性反对普遍性[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记者潘国平;准确把握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N];哈密报(汉);2010年

4 记者 韩红新;全省开展涉农价格收费检查[N];兰州日报;2008年

5 王立彬;我国旱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N];江苏经济报;2000年

6 熊明辉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从普遍性追求到个性研究的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主笔 李保平;让文学人物带点普遍性吧[N];辽宁日报;2007年

8 杨茂明 钱进;研究普遍性 注重特殊性[N];解放军报;2000年

9 朱迪斯·巴特勒等;《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郭齐勇 丁为祥 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N];长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星;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连增;生存与人性的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5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崔平;关于意识结构的批判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张东;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方环非;知识与确证[D];浙江大学;2008年

9 高媛媛;心理学的知识互惠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兵;音乐审美趣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选奎;论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普遍性[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瑞玲;应用语言学中的一分为二[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虹伯;麦地那工匠村及其历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白英杰;英汉人体内脏器官的隐喻认知比较[D];吉林大学;2009年

6 南丽军;论马克思的国家观[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王炜;核心价值及其视野中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华;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普遍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陈碧芳;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卫国;网络背景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6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96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