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事业与禹贡学会
[Abstract]: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Yanjing University. Gu Jiegang's long-term teaching of Yenching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historical geography to take root here. Gu Jiegang's relationship with Yanda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reatment, interpersonal entanglement, Yanda Sinicization and so on. During Yan's teaching period, Gu Jiegang's ancient history was gradually transferred to historical geography. On the basis of Yugong's geographical study, Yugong Society and Yugong Semi-monthly Journal were directly promoted.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national disaster, Gu Jiegang's academic career appeared a new value orientation of "taking part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with words". Yugong Institute and Yugong semi-monthly magazine are the fusion of the themes of "collation of national heritage", "popular education" and "frontier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陈平原;文本中见历史 细节处显精神——《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导言[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7期
3 ;《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4 田亮;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J];史学史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吴元康;;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4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8 刘龙心;;寻求客观对话的空间——1930年代中国期刊报纸中的史学类书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9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10 卢毅;“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满凤;张尔田史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杜竞芳;学潮与文人[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海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教)”的自我建构与国家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士光;继承发扬禹贡学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历史地理学科发展——为纪念顾颉刚先生诞生110周年而作[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4期
2 王希隆,李景铭;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友唐;钱穆与学术名人[J];文史春秋;2004年07期
4 李固阳;;顾颉刚教授在燕京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J];阴山学刊;1991年02期
5 ;顾颉刚致郑德坤信函辑录[J];档案与史学;2002年04期
6 李巨川;;唯亭顾[J];江苏地方志;2011年03期
7 以舟;《古史辩》学派主帅顾颉刚的为人[J];炎黄春秋;1998年12期
8 林琳;;近五十年《禹贡》半月刊研究综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记录;林琳;;《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J];史学史研究;2010年01期
10 汪受宽;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J];西北史地;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罡;;燕京大学教学管理特点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宫长为;;关于禹诞期的辨难——读《顾颉刚年谱》札记之二[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聂宝璋;;学者风范长存——记著名学者聂崇岐教授[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孙洪庆;;班威廉在中国(1929-1945)[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薄音湖;;翁独健传略[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宋蜀华;;宋蜀华先生的贺信[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俐娜;;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8 华以丹;;千古风物宜长计——切实保护苏州古城历史街区[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9 肖春临;;我心中的圣人[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10 李久安;;略述孟姜女故事研究[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菡;顾颉刚藏书之聚散[N];光明日报;2003年
2 顾潮;顾颉刚书信:现代学术侧影[N];北京日报;2003年
3 辛德勇;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罗韦;用平凡的力量造就伟大的事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丁玎;纪念顾颉刚诞辰110周年[N];人民日报;2003年
6 李自强 张强;钱穆 成都治学兼养生[N];成都日报;200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勤奋为学 终身以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散木;顾颉刚的委屈[N];北京日报;2008年
9 曾江;学者热议顾颉刚研究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矛盾体:五四之子顾颉刚[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2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5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6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斯满红;古史辨派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文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尹燕;《禹贡》半月刊的学术世界[D];山东大学;2008年
3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运辉;燕京大学办学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正术;重新审视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D];苏州大学;2004年
7 汤云丽;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学生运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海飞;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小刚;司徒雷登的大学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内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0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