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有学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学术——王元化的朴学治学精神

发布时间:2018-08-27 14:27
【摘要】:训诂考据是中国的传统学问,自晚清以来,形成了具有实证精神的文献学和考据学。这种朴学治学方法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学者。但是,这种方法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逐渐被抛弃,甚至受到批判,"以论带史"成为学术界普遍的方法;海外有学者也认为考据训诂不能提出重大原创性观点而轻视其用。王元化晚年对于这种粗疏的带有意识形态化的学风进行了批评,提倡"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在思想探索中运用具有学术性的研究和探讨,不拘于理论和体系的建立,并以自己的研究和反思而身体力行之,坚守"根柢无易其故,而裁断必出己意"。这种具有朴学特色的治学方法,骨子里上承汉学,下接清季朴学。它既与王元化的学术训练有关,同时也与王元化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的观念有关。这种治学方法,贯串于王元化的反思及学术研究之中,从而有助于形成具有王元化特色的思想史研究、思辨哲学、国家学说研究和古代文艺理论研究,在海内外得到广泛的肯定。
[Abstract]:The textual research of exegesis is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China.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has formed the philology and textual research with positive spirit. This simple academic method and spirit influenced a generation of scholars. However, this method was gradually abandoned and even criticized after the 1940s, and "on history" became a common method in academic circles. Some overseas scholars also thought that textual exegesis could not put forward a significant original point of view and despise its use. In his later years, Wang Yuanhua criticized this careless style of study with ideology, advocated "academic thought and thought academic", and applied academic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ideological exploration, regardl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and system. And with their own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adhere to the "no change its reason, and the verdict will show its will." This kind of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learning, the above-handed Sinology, followed by Ji Puxue.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Wang Yuanhua's academic training, but also to Wang Yuanhua's idea of how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 This kind of research method is embedded in Wang Yuanhua's introspec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history research, speculative philosophy, state theory research and ancient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y resear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Yuanhua. Widely affirmed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圣塔莫尼卡学院现代语言文化系;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建周;;双城记:“现代派”论争中的北京与上海[J];长城;2011年03期

3 郑孝昌;《黄帝内经太素》的校注方法和原则[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芮文浩;;《庄子》语词文化略说[J];沧桑;2006年06期

5 卞仁海;;杨树达语义观笺识[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6 徐光烈;试谈辞书释义的层次──兼议“嫁”的解释[J];辞书研究;1998年04期

7 陈汝法;释义要十分审慎——四论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2年03期

8 王宝利;;章句新论[J];大家;2010年11期

9 邓声国;关于“中国训诂学”学科名称定义界说之我见——兼与白兆麟先生商榷[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冯雪燕;;隐喻义的字面化:典型环境中焦点的凸显——论“败绩”词汇化的历史文化氛围[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4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金璐璐;班昭及其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军;唐兰的金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林军;《全唐诗》涉酒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毅;中学语文课本古文注释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丹;《墨子间诂》训诂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志平;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饶青欣;现代汉语蔬菜范畴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婉利;王元化情志中的罗曼·罗兰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荀子》杨P注名词释义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静娴;王寂《拙轩集》诗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佳妮;“二程语录”被动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文;一种值得倡导的治学精神——简评《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张文立;简论武伯纶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写在武伯纶先生三年祭[J];文博;1994年05期

3 孙亚华;;服虔《汉书音训》亡佚时间考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高敏;治学琐谈(上)[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民办教育研究专号);2000年01期

5 陈陶然;;金毓黻史料方法论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历史不能想当然[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年01期

7 刘涛;;王鸣盛对新旧《唐书》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8 欧阳哲生;;李大钊史学理论著述管窥[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9 李清凌;陇原不息的智慧之光——金宝祥先生和他的史学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施建雄;仲广军;;旨趣和方法的异同:论钱大昕与王鸣盛的地理考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周振鹤;重评考据学[N];北京日报;2002年

2 黄德宽;徽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程炳生;清史典志修纂业已启动[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张春兰;《漆侠全集》和宋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罗炳良;“历史观念”与“致用观念”琐议[N];光明日报;2001年

6 张春兰;《漆侠全集》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郭晶 党波涛;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举行[N];湖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 晓勇;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宝库的奇葩[N];西藏日报(汉);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梅光;章学诚文献学成就初探[D];安徽大学;2005年

2 张文明;郑樵与文献学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韬;李宗侗学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7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07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