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区域史研究的困惑:方法论与范畴论

发布时间:2018-10-15 12:44
【摘要】:区域史研究在欧美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结伴而行的,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新史学(尤其是年鉴学派)的影响和来自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借鉴。理论移植来源与途径的多元化,造成国内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解读歧义纷呈,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区域史观:一种是方法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或研究取向;另一种是范畴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新兴学科或学科分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域观,服务于不同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对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可以并置,互相借鉴,进而推动区域史研究的发展。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story research in Europe and America is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tudies of other disciplines. Its theoretical sour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influence of new historiography (especially the school of yearbook) and the reference of regional studie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urces and approaches of theoretical transplantation has led to variou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regional history in China.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different views on regional history: one is methodological, that is,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y is regarded as a new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paradigm or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 other is categorical orientati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y as a new research field, new disciplines or branches of discipline. These two distinct regional views serve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research object of different researchers, which have their rationality in existence, and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rom each other,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sto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分类号】:K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松龄;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新潮流——记一九八七年深圳国际清代区域经济史学术讨论会[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乔志强,行龙;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赵世瑜;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4 陈春声;历史的内在脉络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涛;;二战后年鉴派社会史研究片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民服;谭宇;;明清徽商与晋商之比较研究——从历史地理看其相同点[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文侃;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丁启清;;浅论法国年鉴学派的地理环境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文彬;产业集聚与政府行为——以浙江温岭为例[J];前沿;2004年05期

6 侯德彤;试论布罗代尔时段理论的特点和渊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刘志亭;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鹏,高玉德,孙勇志;青岛市区域航运中心建设策略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鹏,高玉德,孙勇志;青岛与大连建设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赛楠;刘玉龙;;关于中间性组织界定问题的述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魏正书;李立冰;;历史的本真言说——基于“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坚;胡文亮;刘旭华;;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实践与体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陈瑞莲;谢宝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及创新[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孟浩程;;京津城市群体产业优势与合作分析——谈廊坊发展的机遇问题[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黄文忠;;发展集群经济亟待建立科学概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9 刘洁民;;数学史研究生应该学一点历史哲学(摘要)[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陶健;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观教育策略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凤英;青海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克祖;追求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学者四人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赵世瑜;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1998年05期

3 乔志强 ,行龙;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兼论地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4 朱和双;试论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5 孟彦弘;社会史研究刍议[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2期

6 张佩国;社会史学整合论[J];史学月刊;2001年01期

7 陈春声;历史的内在脉络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8 朱汉国;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为例[J];史学月刊;1998年03期

9 符太浩;历史人类学刍议[J];思想战线;2003年01期

10 彭兆荣;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扬·孔茨尔;郑曙村;禚明亮;;《自由的幽灵——高加索地区的历史》一书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陆敏珍;;区域史研究进路及其问题[J];学术界;2007年05期

3 李文海;;深化区域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刘志刚;;跨越“区域”的困惑[J];黑龙江史志;2008年10期

5 李书源;杨晓军;;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J];史学集刊;2008年01期

6 龙先琼;;试论区域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问题[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7 李福春;区域史、民族史研究的新突破——简评《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2集)[J];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8 王少卿;;区域史研究方法刍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冯筱才;;近代宁波区域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以地方文献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刘蓉;;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世瑜;;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视阈下的19世纪中国社会——几个区域史研究的例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永平;徐成;;近六十年来有关南朝襄阳地区武力豪族研究述评[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夏战锋;彭志平;胥杜鹃;;基于范畴论的多TBox整合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春声;;从地方史到区域史——关于潮学研究课题与方法的思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志凤;;比较与转换:皮亚杰晚年新理论框架下的守恒解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哈斯巴根;;准噶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与蒙古区域史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蓝勇;;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重庆通史》评介[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9 阳友权;;毛泽东文艺思想范畴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车涛;裘敏蕾;忻志平;邵萍;;电针夹脊穴治疗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东波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共生·中介·批判——全球史与区域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龚延明;区域史的点与面[N];光明日报;2009年

3 黄忠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韩] 金知恕 复旦大学历史系;区域史研究与地方学比较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周怀宇 安徽大学副教授;徽州学·敦煌学·区域史[N];北京日报;2000年

5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影的跨界研究与方法论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田澍;明史研究的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5年

7 黄基尧邋尚志岑 梁剑华 刘燕 实习生 梁馨;借鉴历史 挖掘东莞地域优势[N];东莞日报;2008年

8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朱文通 把增强;中国地方史研究应以区域史范式为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小田;区域研究的社会史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王先明;社会史的学术关注与问题意识[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彭淑庆;国家、地方与社会[D];山东大学;2009年

3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王庆全;基于范畴论的应急决策知识供需匹配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卢文龙;基于范畴论的产品形位几何规范信息集成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顺钦;Quantic格与Quantale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中育;基于场景的系统行为建模和组合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菡;广义Frame范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涛;增量式软件产品线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文建;泛型程序设计的范畴论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小芬;动态模糊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代数语义模型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胡军良;康德的范畴论[D];四川大学;2003年

4 颜丽;基于范畴论的应急预案语义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何世剑;中国古典美学“丽”范畴论[D];南昌大学;2005年

6 信秀;关于拟阵的三个方面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戚公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范畴论演绎之我见[D];安徽大学;2005年

8 张传杰;文化视野中的行政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9 关春花;信息融合模型及形式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孙舒萌;拉回与范畴局部化的若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7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