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全国大学生史学论坛_《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2 09:02

  本文关键词:论休谟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淮北师范大学》 2010年

论休谟史学

段艳  

【摘要】:摘要:大卫·休谟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跻身启蒙史坛,成为当时倍受推崇的史家。在其辞世以后,人们对他哲学的关注逐渐掩盖了其史学成就,但他的史学思想蕴蓄精深,不容忽视。本文拟从史学史角度统摄休谟的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等各类著作,把休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着力探究休谟史学成就,从而确定它的价值、意义。 休谟对历史的思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休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英王乔治一世和二世统治时期,这正是英国历史上一段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学术文化昌明进步的时期。他的思想还源于早期教育的熏陶、古典文化传统的浸染、大陆理性主义的影响、本土经验主义的泽被以及18世纪“史学群落”的濡染。修昔底德、培尔、伏尔泰诸多史家为其提供了实践经验;西塞罗、培根、牛顿等人为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休谟在独立思考中融冶诸家于一心,构建起自己的史学体系。 休谟史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史学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史学实践成果。理论方面,休谟探讨了历史研究目的与用途、历史研究态度和立场。他认为历史学就是要探究人性,并强调历史的道德教训和娱乐功能,史学不可能像科学那样有助于生产的发展,它的意义只有在社会中方能体现。在其中,怀疑的态度和求真的立场相得益彰。休谟对学问的区分、对“是”与“应该”的思考、对偶然性的关注等的独立思考区别了历史与科学的基础,赋予历史以独立地位;他为史学提供了一些卓越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归纳、历史演绎、历史演进和心性体会等;休谟的史学实践成果包括《英国史》的写作、宗教史的探索如《宗教的自然史》和《艺术与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等人类精神进步史方面的论述。 休谟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史学实践的示范性和史学思想的刑仪后世。休谟在史学实践方面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苏格兰启蒙史学的繁荣,并备受当时欧美学界的推崇。随后,实证主义者如伯特兰·罗素、波普尔从中汲取了理论资源。甚至是中国的学者如翦伯赞、朱谦之、钱钟书等也从休谟处获益良多。 总而言之,休谟是一位怀疑主义者,但在历史知识的可靠性上却持现实主义的见解。他在英国史学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5.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正平;;弗格森与《罗马共和国兴衰史》[J];南方论丛;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延延;罗伯逊史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正平;论弗格森的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丽;休谟怀疑论的认识论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刘红梅;从知性到人性的努力——休谟的哲学认识论发展轨迹[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肖滨;非理性主义和心理主义:休谟因果观念起源论的两个方面[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4 L.明克,肖朗;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12期

5 周保巍;;“自由主义”的自由与“共和主义”的自由——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观念冲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周保巍;;社会情境·意识形态·知识话语——思想史视野中的“休谟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巨乃岐;宋海龙;欧仕金;;休谟因果理论新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刘建平;;归纳问题与休谟的心理主义解决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雷红霞,杨伟清;休谟人性哲学的意义及困境[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10 李斌;18世纪英国民众阅读的兴起[J];历史教学;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胜;;《聊斋志异·牧竖》的哲学诠释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毓章;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本质思想的意义──对《论宗教》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顿新国;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宋清华;;理想主义的重建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本义;;科学发展观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转换与创新[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祁远;阿拉伯共产主义运动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姗;推进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3期

2 丁则民;;美国的“自由土地”与特纳的边疆学说[J];吉林师大学报;1978年03期

3 丁则民;;特纳的“地域理论”评介[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3期

4 林毓生;;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J];读书;1993年01期

5 L.斯通,杨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6 翟宇;;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7 李勇;;论圭恰亚迪尼的史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周保巍;;“自由主义”的自由与“共和主义”的自由——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观念冲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丁则民;“边疆学说”与美国对外扩张政策(上)[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10 丁则民;“边疆学说”与美国对外扩张政策(下)[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建宏;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商业秩序与公民美德[D];北京大学;2006年

2 翟宇;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的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衣俊卿;人的成熟与人学的自觉[J];江海学刊;1997年02期

2 K.史密斯,周晓亮;休谟的自然主义[J];哲学译丛;1996年Z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力;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区别[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铁省林;休谟问题及其效应[J];文史哲;2004年05期

3 尹鑫;王飞;;也谈归纳法的有效性证明问题[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许明春;休谟问题解决方案辨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熊明;休谟问题的逻辑正解[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孙冠臣;论休谟问题及詹姆士的解决[J];现代哲学;2001年04期

8 陈晓平;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J];学术研究;2003年01期

9 樊庆红;论波普尔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理论效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尹星凡,黄承烈;休谟问题及其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晓平;;略论概率与归纳——兼评莫绍揆教授的归纳观[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3 张惠民;;论模糊概率逻辑[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周玉香;;试论归纳问题结论的可靠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5 张华夏;;休谟价值问题和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三个教条[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平;;关于休谟问题的“解决”——金岳霖与罗素、莱欣巴赫归纳思想之比较[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荣立武;孙明湘;;休谟的困境[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崔永杰;;波普尔的“培根问题”及其解决[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张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石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马俊峰;[N];光明日报;2009年

5 田野 美国自由撰稿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荣;[N];光明日报;2002年

7 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蒋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樱英;休谟的自我学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关巍;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杨;法治的哲学之维—正当性观念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6 贾大飞;论康德对自然因果性的重建[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策;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宗教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邱乐;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王唯人;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解决“休谟问题”[D];辽宁大学;2013年

4 张健;休谟情感伦理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吕海坤;休谟经验主义哲学新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肖尧;跨越鸿沟[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浩;休谟与叶适功利思想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楠楠;休谟的概然性思想探析[D];南京大学;2013年

10 付云雷;休谟同情思想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休谟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1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