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读《屠猫记》.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7-01-02 17:25

  本文关键词:达恩顿《屠猫记》的新文化史学研究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xxj16588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西方史学名著导读》——读《屠猫记》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读《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①《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下简称《屠猫记》)是一本美国人写的法国文化史,截取的时间断面是十八世纪的法国。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是很讨巧的,它正是社会剧変之前,而通常社会变革总发生在文化自发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于是在这个时间切入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变革的前兆,亦即是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预征。其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罗伯特·达恩顿(1939年出生于纽约,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金、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屠猫记》是一本研究法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我读的是台湾学者吕健忠翻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说起来这本书,能顺利读完这本经典著作可谓是“一波三折”,我先是到网站上购买,本想一来可以完成作业,二来可以读完之后收藏,以便以后再读,但是不知怎么地这本书在各大网站上都是缺货,一直等了好久都没有货,后来我到图书馆借,但是好几次我去借都被人借走了,幸好得一好友帮我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借到,于是才能顺利读完这本著作。“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千姿百态,令人***,史学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②大凡一本经典的史学研究著作,之所以经典,我想在于“文贵出新”,它开创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材料上有新的发现和使用,或者在研究方法的解释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无疑《屠猫记》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在未读该书之前,因为对史学研究方法这方面的书籍看得很少,以前很少说过“新文化史学”,在读了该书以及查阅了研究该著作的一些论文之后,才明白《屠猫记》是当今研究新文化史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在史料的选择、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及研究路数的转变上,其均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维度,为了能更好理解何为“新文化史”,以及新文化史学的代表作《屠猫记》,这本著作我看了两遍。本书共六章约25.4万字,下面我把本书的目录简要列举如下:一、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二、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三、资产阶级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四、警探整理他的档案:文坛解剖五、哲学家修建知识树:《百科全书》的认识论策略六、读者对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因为第一遍基本上只看懂了著作的第一、二和第六章,这些篇章以故事的形式来阐述作者的学术观点,内容丰富有趣、幽默。第三、四、五章涉及到法国的阶级、文坛和哲学,读起来不怎么有趣,而且难懂,所以我又读了第二遍。读完该著作,发觉《屠猫记》当是历史花园中的一朵瑰丽,那些在现代人、异国人眼中匪夷所思的故事,那些早己尘封的历史记忆,在罗伯特·达恩顿生花妙笔、缜密推理下得以破译和“还原”,作为新文化史学写作的扛鼎之作,《屠猫记》为作①[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②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序:2。者达恩顿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可以说《屠猫记》每一章的研究都可以自成一个专题,但鉴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及写作能力有限,下面就本书的写作特点谈一点自己的浅见。在史料的选择上,达恩顿凭借历史学者所特有的敏锐嗅觉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瑞士纳沙泰尔印刷公司的档案库,他没有因为档案的浩繁晦涩、名不见经传而放弃解读,在索引钩沉中将厚厚的文本溶解成“论述”,努力为读者叙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及揭示“故事”背后的文化和象征意蕴。他所选取的文本,聚焦于“日常性”视角,不再以宏观的理念为出发点,而是把整个社会文化,特别是中下层社会作为研究的主体,它呈现给我们的不再是单一的、精英的历史形象,而是一个精彩的18世纪法国人的“心灵”世界,打破了传统史学以精英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线的叙述视角,从而人人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和对象。在阅读本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章,在第一章中有关于许多法国十八世纪的民间故事,有的小时候听说过例如《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不过大部分都没有听说过,借这次机会我在读完了《屠猫记》之后,还专门去借阅了《格林童话》。虽然里面的故事大多不熟悉,但作者在书中要言不烦的交代其产生流行的背景、故事梗概,我凭此得以了解。《屠猫记》开门见山的切入点是《小红帽》的原始版本,这是一则法国农民的的炉边故事,在那时的法国乡村是无人不知晓的。章末附录的同源的两则故事:德国的《荆棘丛中的犹太人》和法国的《三样礼物》,都很有趣。这些故事无疑是文学作品的一类,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作者根据时代风气和读者的需要来进行创作的产物,要受制于和反映既有的社会结构及文化脉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屠猫记》是研究文化史的。在研究手法上看,它刚好符合作者从一个文本,一段记叙推演出当时社会的一个剖面,采取“一叶知秋”的研究模式,这便是微观史学研究的最大特色。手稿、档案文件是达恩顿用来立论分析的材料,这对于他建构其研究领域的社会情景,起了不小的功用,再加之他以小说家的本领,努力为读者叙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及揭示文本“幽暗”背后的文化穿透力和象征意蕴。在看似随心所欲的使用文本和档案的背后,却是作者谨慎的材料梳理和力透纸背的思考。从上面我所列的目录中可以看出,本书虽名为《屠猫记》,不过涉及“屠猫”的只是其中的一章而已。这六章分别可以看成是六个场景,作者从这个六个场景中勾勒出法国大革命前社会中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官僚、哲学家、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概貌。把整个18世纪的法国置于互相关联而又不同一的社会阶层之中。农民、深受压迫的工人、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官僚、哲人们以及知识分子。这六个阶层,涵盖了下层民众和知识精英。达恩顿从探寻他们的心态路径出发,建构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各个阶层如何思考认识这个社会的清晰图景,并进一步希望通过考察下层民众和精英阶层之间的互动,揭示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整个社会面貌。另外,书中大胆地尝试结合人类学理论去解读民间文献,“从当时人的观点看事情,理解当时人的寄意所在,从而认识‘他者文化’和试着寻求意义的社会面向”。①在这短短的六章文字中,“汇集了从民间故事的原始版本到城市档案,从书籍订单到著作目录,用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文献来做文章,哪怕是一个笑话。一句谚语、一种仪式或者我们无法理解的过去的某种东西,都为作者所用,这可以说是《屠猫记》的匠心所在。”②在研究方法上达恩顿避开了以往历史学家惯常研究的精英文化,将历史的显①[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②单领军,《达恩顿《屠猫记》的新文化史学研究视角》,山东大学2008年世界史硕士学位论文:第44页。微镜投向18世纪法国社会的下层,意图来书写一部“小写的文化史”,在他看来,18世纪的法国文化不只有革命和艺术,还有市井琐碎中的处世之道,这也体现了达恩顿的微观史学研究路数:“对小群体或个人的思想、信仰、习俗、仪式等文化因素进行解读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达恩顿《屠猫记》的新文化史学研究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2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