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对《宋史》的批评与改撰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cal genre, the chronological style created by Records of the History and Han Shu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the Biography gradually produced malpractice, until the "Song" and "Yuan" two history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Zhang Xuecheng inspected the evolution, gain and loss of the historical books in the past dynasties, chose "Song History" as his aim, carried out in-depth historical criticism of the "Song History" tables, various ideals, and biographies, and proposed to set up examples of human beings and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meaning exampl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reforming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that is, the new style of chronicle. His historical criticism is highly dialectical and fair.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明庆;《文史通义·原道》篇发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达敏;;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赵连稳;;略论长篇小说的历史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嘉川;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5 孙春青;论章学诚以“文”济史的治学之道[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汪龙麟;清代袁枚研究发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7 何晓涛;《周官》与章学诚方志编纂思想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安建军;唐代女冠酬寄诗的酬唱情怀——唐代女冠诗美学风貌系列研究之二[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3期
9 罗炳良;论章学诚的“以史明道”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路新生;理解戴震——钱穆余英时“戴震研究”辨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史广超;;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佚书考[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葛志毅;;序:史学为中国文化托命之本[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7 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2年
8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9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10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朱梅光;章学诚文献学成就初探[D];安徽大学;2005年
6 曹丽娜;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栋栋;桐城文派的形成及其古文理论意义之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凤霞;《新唐书》的编纂及其学术成就[D];安徽大学;2006年
9 钟向群;《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张耀宗;青年章太炎的文化政治思想(1897-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淑如;;从方志学的视角看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及成就[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2 赵景飞;;试析《文史通义》中“道”的概念[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3 廖勇;;浅析章学诚史学成就——以史家历史感为中心[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侯月杰;;章学诚思想中的二元论及其折衷[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马少华;;历史与新闻有多少相通之处[J];新闻与写作;2011年09期
6 张万红;;“六经皆史”辨正[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刘开军;;试探刘咸p樀睦方逃枷隱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3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何晓明;;学术理路与史学生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恩林;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N];光明日报;2004年
2 周积明;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3 徐风邋杜立新;史学与哲学[N];吉林日报;2008年
4 吴光;“浙学”的内涵及其当代定位[N];光明日报;2005年
5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朱大渭;漫谈史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6 房鑫亮;再三致意是“会通”[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陈祖武;明清时期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4年
8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陈文新;“郑孔门前不掉头”[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杜学霞;中国史书体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周振鹤;重评考据学[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建刚;章学诚的历史哲学与文本诠释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才荣;章学诚“六经皆史”意蕴探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雄伟;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梅光;章学诚文献学成就初探[D];安徽大学;2005年
6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中英;章学诚史学评论与《易》教[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丽娜;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5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2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