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事求是治史——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Abstract]:Minister Cai Wu's speech is very important. I hope you will study and implement it carefully.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focuses 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the Office of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arranging work for next year. I emphasize on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o manage the history, talk about some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文化部;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社;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发展[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余敏辉;;欧阳修论考史[J];史学史研究;2007年03期
3 史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述要[J];史林;1987年01期
4 ;我院各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简介[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2期
5 叶桂生;关于现代史学史的思索[J];史学史研究;1989年04期
6 王家福;;历史研究的国际战略前瞻[J];世纪论评;1997年Z1期
7 钟春翔;论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的主体参与[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陈洪澜;现代科技发展对历史研究手段的拓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潘明娟,杨文秀;后现代思潮对历史研究的影响[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林;;史学数字化工作平台与我们的工作[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Asian Agriculture History[C];2007年
2 林思韩;;究竟要消除什么样的“正统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乐民;再谈历史研究和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于沛;陈翰笙历史研究的时代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路育松;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王素色;历史研究离不了唯物史观[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美国罗文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王晴佳;“以色列没有国王”[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乐君;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展望[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郑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许海云;对当前“时尚史学”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娟;寻找民间的记忆[N];文汇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庆英;历史研究不应充当“胜利者的宣传”[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传霞;历史研究的现代化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2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刁娅君;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6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8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薛波;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4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3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