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实事求是优良学风及其经受的严峻考验——再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遗产

发布时间:2019-01-08 15:49
【摘要】:正确地分析和总结新中国史学发展道路,关系到能否自觉地继承、发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宝贵思想遗产,而且关系到认清当前史学的发展方向。有的研究者将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贬斥为"完全政治化"的史学,认为它毫无学术的独立性,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是大相径庭的。从总体看,"十七年"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是主要的。造成评价如此分歧的症结所在,是能否正确把握"十七年"中两种学风的对立及其斗争的实质。"十七年"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学风,一种是实事求是、坚持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十七年"史学所取得的成就,恰恰是正直、严肃的学者大力发扬优良学风、坚决抵制教条主义恶劣学风而取得的。这是正确评价的关键,也是考察"十七年"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一正确的原则,就会只看到教条化横行,甚至将错误不加分析地归罪于提倡唯物史观,从而怀疑唯物史观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Abstract]:Correctly analyzing and summing up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s related to whether we can consciousl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precious ideological heritage of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and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present historiography. Some researchers denounce the history of 17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otally politicized" historiography and regard it as having no academic independence. This view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s. On the whole, though the history of seventeen years has experienced serious twists and turns, the achievement is the main one. The crux of the disagreement is whether we can correctly grasp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styles of study in 17 year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struggle. " There are two opposing styles of study in Seventeen years, one i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good style of study which combin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bad style of study of dogmatism. " In 17 years, the achievements of historiography were achieved by upright and serious scholars who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fine style of study and resolutely resisted the bad style of dogmatism. This is the key to correct evaluation an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17 years of historiography. If we leave this correct principle, we will only see dogmatism, and even blame the mistakes without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us doubt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长云;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丁宏武;《抱朴子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孙继民;20世纪学术史背景下的陈寅恪、唐长孺和胡如雷[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4 康桂英;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虞和平;2002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4年04期

6 施建雄;王鸣盛论史的卓识——以六朝政治、军事地理为中心的考察[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7 张利;嵇文甫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蔡美彪;严谨务实 淡泊自甘——一代史学宗师范文澜[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1999年01期

9 周祥森;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10 王希恩;;“现代民族”的特征及形成的一般途径[J];世界民族;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暨远志;宋文玉;;北朝豳宁地区部族石窟的分期与思考[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2 魏文斌;吴荭;;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北周供养题记反映的历史与民族问题[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5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张安福;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9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宏武;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志静;北魏刑事法律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朱玉华;南朝宋、齐皇室内讧现象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慧;王弼“言意之辨”的探析[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彦姝;十六国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6 贡凤娟;柱国系统和西魏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媛媛;艺术:拯救的人生[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能;玄学与阮籍《咏怀》诗[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邵菁菁;北魏平城时期三具木棺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王维国;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研究综论[D];扬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根蟠;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404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04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