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的思考
[Abstract]:After 1980's, Liu Danian, a Marxist historian, paid attention to how to push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ogra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He emphasized that he should lead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ography with Marxism,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iograph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ll the excellent cultural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ully excavate and utilize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open up new academic fields of historiography 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ading comrade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reation of a new situation in Marxist historiography and encourage young students to carry forward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an innovative manner. These explorations by Liu Danian are of grea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hering to Marxism's guiding position and promoting histor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项目编号07JJD77011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琨;中共在华北的民众动员(1937-1940)[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聂晓静;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妍;伪满体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坚;;法国新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评《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2 王立端;;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探[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3 雷金瑞;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初探[J];兰州学刊;2001年05期
4 林雨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论“以论导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5 陈其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地位的思考[J];浙江学刊;1999年01期
6 张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史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瞿林东,林甘泉,龚书铎,庞卓恒,田居俭,于沛,张磊;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如何深入[J];求是;2000年11期
9 王东,王兴斌;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5期
10 张广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前后)[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刚;;民国时期郭沫若史学研究文献整理与述评——兼及当下针对郭沫若史学的“政治闷棍”现象[A];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佩娴;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N];人民日报;2010年
2 于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N];人民日报;2009年
3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话语体系之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姜涛;“上梁”“筑础”与“大清史”的学术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于沛;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N];光明日报;2000年
6 王也扬;谈谈史学翻案文章[N];北京日报;2003年
7 毛佩琦;《甲申》与晚明政治史的启示[N];北京日报;2004年
8 朱佳木;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吕振羽的史学贡献和高尚情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陈其泰;范文澜与毛泽东的学术交谊[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3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齐佳璐;翦伯赞对中国史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程程;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初海龙;历史学学科领域分类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时英;吉尔兹与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2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3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