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学批评中认识史学——试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早期发展的路径
[Abstract]:Pre-Qin, Qin-Han period is the early development period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iography criticism.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this perio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ccumulated ideological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later generations, and initially laid down three path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first,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ans' accompl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The second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istoriography, the third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o reveal and sort out the path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iography criticism, to sum up some understanding with a little regularity, so as to make clear that the predecessors' theory must have its inheritance, and the present study of human beings also has its own origin. We hope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邓小南;“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郑学益;思想制胜的新世纪营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善;;由士到仕——屈原与先秦士人的仕宦情结[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8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9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志弘;论商周时期的神本主义文化[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3 弓建中;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汉西北边防及其效果[D];西北大学;2001年
4 郑红利;秦丧葬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王红霞;左丘明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7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娟;西汉官吏经济犯罪现象的文化透视[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敏;解读“浙江现象”[D];广西大学;2003年
10 何敏;商周贵族妇女地位变迁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2 游翔;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与标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2期
4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5 王建辉;试论史学批评[J];求索;1989年06期
6 张越;;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江一波;;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读《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8 罗炳良;18世纪中国史家的史学批评方法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9 田夫;建设当代史学评论学科的奠基作──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10 陈新;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2 吴怀祺;《通志》:富有活力的史学批评著作[N];光明日报;2001年
3 陈勇;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4 王子今;“史料”也许不仅仅是“木材砖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张海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学[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乔玲;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迎来变革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瞿林东:探索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娟;吴缜史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睿;史评类目源流考[D];兰州大学;2012年
8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有珍;袁宏《后汉纪》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2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3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