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通俗历史热”现象探析
[Abstract]:The popular historical fever in recent ten years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prosperity,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historical populariz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reading, liberalization, individu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media are all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historical fever. The popular historical works are popular, one is to break the tedious chronic illness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writing, to adopt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and expression, the other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ivid and realistic depiction of historical details from the micro-angle of view. The third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causing readers to resonate; fourth, reasonabl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so that readers have a feeling of "spiritual return". Of course, the popular historical fever also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vulgar content, historical facts, historical erro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keep this "popular historical fever" and avoid vulgarization, we must improve the self-culti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opularization, enhanc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opulist and the media,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seriousness and entertainment.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霍林东;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郭震旦;;历史编撰新图景:大众化历史叙事的隆起——兼论后现代史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杜凤娇;;“娱乐化”历史背后——孙立群、袁腾飞谈历史[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4 程亚林;;胡编乱造忽悠读者——评于丹所谓孔子的“天地人之道”[J];书屋;2009年03期
5 瞿林东;;社会责任:史学、艺术和传媒的共同基点[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6 邢东田;令人忧虑的“熊良山现象”[J];学术界;2004年06期
7 马宝珠;关于史学普及与提高的几个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8 郭秀琦;孔德刚;;易中天《品三国》补正[J];阴山学刊;2008年01期
9 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张国 张剑;[N];光明日报;2006年
2 解玺璋;[N];人民日报;2009年
3 刘志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前提和路径——关于中国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印焕;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生活状况的演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黄艾仁;是恩师,还是仇敌?——胡适与吴晗的恩恩怨怨[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李扬眉;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吴晗的道德观初论[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5 王立桩;;“应用史学”还是“史学应用学”——浅论公共史学的学科属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显清;赵克生;;从创造到普及:吴晗先生的学术贡献[J];古代文明;2009年03期
7 刘治立;;史注的发展脉络及其价值——简析瞿林东先生对史注的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雷洪德;;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9 李慧波;;“历史都是文本”之我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徐雁;“耕读传家”:一种经典观念的民间传统[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文捷;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年
2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8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林;吴晗史学思想的述论[D];安徽大学;2011年
2 张红梅;永恒的皈依——闻一多政治抉择原因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紫微;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5 滕永琛;试析“黑色幽默”与60年代美国的“荒谬世界”[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明明;试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向左翼发展的历史趋势[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丽丹;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覃梅溪;雷海宗史学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学典;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塑造、同化与区别[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王学典;放逐“现实”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3 刘擎;;2008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J];学海;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夏静;[N];光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茂伟;近二十年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轨迹[J];史学月刊;1999年06期
2 刘隆有;;“历史”、“史学”探源[J];历史教学;1985年09期
3 田珏;翦伯赞在北大——回忆翦老(续二)[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4 詹天育;《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评介[J];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5 李勇;多种维度与不同声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巴图巴雅尔;泓;;《蒙古史学史》汉译本评介[J];蒙古学信息;1989年04期
7 陈其泰;不断开拓史学史学科的新境界──读《白寿彝史学论集》[J];史学史研究;1994年03期
8 吴于廑;引远室之光,照古老史学之殿堂——《欧洲近代史学史》读后[J];世界历史;1986年03期
9 李传印;;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合理维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吴怀祺;新世纪史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武;;履行社会责任 树立责任烟草形象[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泉佩;;前言[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3 陈亮;;编辑选题策划的基本原则[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4 ;总结部分[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2:睡眠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C];2007年
5 卞毓麟;;社会责任感的追求[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苏勇;谢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建设[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翟河贵;;把笔端蘸满社会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洲;;青年农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刘海明;;媒体评论的社会责任与效益[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蓉;;追寻失落的职业精神——浅议社会责任感的培养[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司宁博;不裁员彰显社会责任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遇俐颖;全球鲍鱼养殖标准拟新规加强管理提高社会责任感[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郭涛;“信诚人寿”首推通俗化保单[N];中国税务报;2004年
4 苏晓巍;社会责任感 企业发展的文化基础[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陆一鸣;营销语言也要通俗化[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立;阻击网络低俗,能否一“关”了之[N];检察日报;2009年
7 李德林 戴元章 余泽兵 记者 陈科;264家省级见习基地今年覆盖全省[N];四川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席传;用社会责任感铸就品牌[N];人民邮电;2010年
9 吴海鹰;保单通俗化后的期望[N];经理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韩国卿;保监会力推保险条款通俗化[N];中国保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郭丽;元前小说观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娜日苏;莫日根葛根《金念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静;周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郭作飞;《张协状元》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梁超群;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少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慧;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于浩华;当代青年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丽娟;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蒲建华;农村初中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诗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方式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吴钊;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437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3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