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视域中的唯物史观

发布时间:2019-05-12 05:57
【摘要】:对于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地位,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同。但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问题上,自由主义者往往将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经济史观"或"经济决定论";在社会历史领域,自由主义者大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唯心论立场,且对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论持反对态度。从近代中国的思想进程考量,虽然自由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片面、偏激之处,但其评论与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者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Abstract]:For the great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ocial material mode of production, modern Chinese liberals a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recognition.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determina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liberals often regar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economic history" or "economic determinism". In the field of social history, liberals mostly maintain different degrees of idealism and oppose the class-fighting argu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deological process of modern China, although liberal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one-sided and extreme, However, to some extent, his comments and doubts still have some enlightening effects on promoting Marxist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8JJD720027)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裴莘;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玉祥;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探析[J];历史档案;1996年02期

3 刘山鹰;1946年的政协宪政方案失败原因探析[J];现代法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冯峰;“国难”与“思想界”[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发胜;张君劢政治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林林;试论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历史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冯哲;试论抗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走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婉明;;革命的现代“性”——1930年前后左翼文学理论中的爱欲主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衣俊卿;;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哲学[J];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崔彦华;陈涛;;既要“择善而固执之”,又要“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何兹全先生访谈录[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4 党少华;;浅谈黑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突出贡献[J];现代交际;2010年01期

5 邹诗鹏;;唯物史观与经典社会理论[J];学术研究;2010年01期

6 庞海坡;;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心史观的批判[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朱立元;;试析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两个本体”论[J];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方之光;袁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书克;;胡适和周德伟[J];IT经理世界;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月红;;李大钊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田心铭;;学习毛泽东对待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李今庸;;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发展史[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4 赵梅春;;二十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曹守亮;;史学批评与国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总结反思与理论发展趋势[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聂蒲生;;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中国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维振;;试论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哲学思想[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登巧;;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田心铭;;学习毛泽东对待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宋月红;;李大钊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2 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编辑说明[N];光明日报;2010年

3 胡平 口述 宋爱茹 执笔;解读壮阔的时代大潮[N];光明日报;2010年

4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余金成;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N];光明日报;2010年

5 李崇富;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6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成龙;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N];北京日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安启念;“马克思学”在中国:从冷落到热捧[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卢冀宁 刘望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N];人民日报;2010年

9 鲁克俭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学研究与“以人为本”的提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辑说明[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方现;欧美学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百年轨迹寻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龙筠;论我国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白利鹏;历史复杂性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小斌;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9年

2 任娟;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忠勇;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思想的演进[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火箭;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维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余巧惠;“现实的人”:对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赵恒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王充“命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泽荣;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王述霞;《反杜林论》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小琴;青年黑格尔派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钊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5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75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