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陈寅

发布时间:2019-05-13 18:41
【摘要】:在"种族—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陈寅恪提出了"河朔胡化"说。该说的问题指向在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而非河北藩镇的社会属性。由该说引起的关于河北藩镇"胡化""汉化"的争论,偏离了陈先生提出该说的研究旨趣,应当有所修正。对河北藩镇客观存在的"胡化"现象,不应再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着重考察唐代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认知。唐廷在政治上的认同与士大夫在文化上的异见,表明了"胡化"现象虽然造成河北藩镇与唐代社会在文化上的差异,但并不足以引起双方政治关系的剧烈变动。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race and culture, Chen Yink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he Shuo Hu Hua".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chaos of Anshi and the secession of the town, not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the town of Hebei. The debate about "Hu Hua" and "Sinicization" in Fanzhen, Hebei Province, deviates from the research purport put forward by Mr. Chen and should be revised.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Hu Hua" phenomenon in Fanzhen, Hebei Province, should no longer be simply affirmed or denied, but should focus on the cogn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n Tang Dynasty society.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cultural dissent between the literati and the literati show that although the phenomenon of "Hu Hua" cau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owns of Hebei and the Tang Dynasty, it is not enough to caus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隋唐五代日常生活”(12JJD770016)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兵,林悟殊;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2 蔡鸿生;陈寅恪史学的魅力[J];学术研究;2000年12期

3 张芙鸣;真的陈寅恪——兼及传记与年谱在当代文化中的境遇[J];书屋;2002年11期

4 刘克敌;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刘浦江;正视陈寅恪[J];读书;2004年02期

6 刘梦溪;;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J];银行家;2007年09期

7 高波;;作为传奇述说的陈寅恪[J];粤海风;2010年05期

8 张光茫;;陈寅恪:没有博士头衔的国学大师[J];湖北档案;2011年11期

9 张光茫;;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J];人事天地;2012年01期

10 邵毅平;;一代史家陈寅恪[J];语文学习;199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可先;;陈寅恪与20世纪学术[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2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波 通讯员 柏峰;莫使陈寅恪被“非学人化”[N];广州日报;2010年

2 谭徐锋;追寻陈寅恪的本相[N];光明日报;2013年

3 周言;陈寅恪的一封佚信[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汪荣祖;陈寅恪有朴素的辩证法吗?[N];东方早报;2012年

5 [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谢泳 高致远;为何“陈寅恪热”持续不断[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孟宪实;新发现的陈寅恪书信[N];光明日报;2005年

8 虞云国;谁的历史没有学透?[N];东方早报;2010年

9 王晓清;陈寅属与章门弟子的学术交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刁勇;陈寅恪:图书馆孕育出的史学大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栗辉;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业业;陈寅恪“以诗证史”方法探讨[D];山东大学;2013年

3 戴旭旺;抽象理想[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天星;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6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76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