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吕思勉的文献辨伪实践

发布时间:2019-05-13 12:15
【摘要】:吕思勉在文献辨伪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经、史、子三部都有涉及,而且有的有很详尽的辨别。本文就他辨别过的古籍,作一个简略的总结和梳理。他大部分的学术活动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的辨伪结论可能有别于今天的结论,这里但存其说,以供参考。
[Abstract]:Lu Simian has made many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distinguishing falsehood from literature, including sutras, history and sub-parts, 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detail.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ummary and combing of the ancient books he has identified. Most of his academic activities we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Be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ime, some conclusions may be different from today's conclusions, but here they are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嘉川;《诸子辨》性质考辨[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锷;《礼记》成书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岚;张心(氵山一王攵)与《伪书通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管正平;《管子》及其礼法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军朋;《物类相感志》和《格物粗谈》内容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萌;现代伪书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杨文森;朱熹的文献学成就[D];河南大学;2007年

6 胡颖;《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D];安徽大学;2007年

7 赵蕾;《孟子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佳;宋代辨伪第一人[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洁;《管子》同义词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桂英;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孙敏震;吕思勉先生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勇;张慧;;中国现代史学学脉的传承——吕思勉与钱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1期

4 卞孝萱;吴地史学家吕思勉自述史学渊源与成就[J];江海学刊;1997年04期

5 萧功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思勉先生的治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6 张根华;吕思勉的史学特色[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6期

7 文葆;;“吕思勉现象”[J];读书;1989年10期

8 卞孝萱;;吕思勉自述治学[J];文史知识;2006年05期

9 乐雨;;史学家吕思勉著作重新出版[J];全国新书目;2005年16期

10 罗义俊;中国史学的学脉:吕思勉与钱宾四[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小武;;沫若文献学发凡[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 彭忠德;;文s{新解[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耕华;吕思勉治学的创造精神[N];文汇报;2011年

2 张耕华;吕思勉谈阅读史书[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陈虎;史学与文学、文献学的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06年

4 程念祺;吕思勉先生的通史旨趣与“史界声光”[N];南方周末;2008年

5 王家范;“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第一人[N];文汇报;2007年

6 唐小兵邋(本报书评人);接续民国史学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齐文;梦回旧学求真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王学良;毛泽东为何喜欢读蔡著[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王健;中外学者研讨传统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孙继民;唯物史观学术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4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5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博;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4 李波;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麻玉霞;《吕著中国通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文明;郑樵与文献学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辉娟;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宗族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振堂;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婷婷;吕思勉通史编纂的成就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靖伟;近代学者眼中的乾嘉学派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5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75865.html

上一篇:论古代史家的信史追求  
下一篇:陈寅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