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彪《续汉书》研究
本文关键词:司马彪《续汉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马彪是西晋著名的史学家,出身皇族,但因触怒父亲失去继承权。后痛定思痛,潜心经史,历任秘书郎、秘书丞,著作颇丰,其中《续汉书》是他的代表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能够对《续汉书》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研究,评论其史学贡献和文献学成就。 司马彪《续汉书》是诸家东汉史中编撰年代较早的一部。该书主要取材《东观汉记》,还广泛参考《献帝起居录》、王沈《魏书》、韦昭(即韦耀)《吴书》等等其他档案、文献。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从汉光武帝到汉献帝近二百年间的历史。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另附有序传。它继承了纪传体史书的特点,其八志是对《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以及谢承《后汉书》等史书“志”部的传承和发展。 《续汉书》自成书至隋唐时期,一直单独流传,后唐章怀太子李贤所注范晔《后汉书》受世人推崇,《续汉书》渐渐不传,至北宋初年已散佚不全。到清代姚之殐、汪文台对司马彪《续汉书》纪传部分进行了辑佚工作,近人周天游的《八家后汉书辑注》是《续汉书》辑佚的集大成之作。后世流传的“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的纪传九十卷与“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补”的志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的《后汉书》版本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梁朝刘昭第一次将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合编为一书并为之注疏。后刘昭所注版本被唐章怀太子李贤所注《后汉书》取代,只有所注八志因李贤未注而得以保存。到了宋时孙爽奏请有了第二个合编本,便是现今流传的版本。 《续汉书》中“八志”是其精华部分,也是现今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东汉典章制度史料,以“详实”著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校勘价值。它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强调史学惩恶扬善的“教世”功能。同时由于受他所生活的封建时代及其伦理纲常的影响,作品中贯穿着天人感应的史学思想,强调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为核心的等级秩序。
【关键词】:司马彪 《续汉书》 八志 文献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一) 研究目的7-8
- (二) 研究意义8
- 二、司马彪及其《续汉书》的研究现状8-12
- (一) 关于司马彪及其著作的记载8-9
- (二) 《续汉书》研究9-12
- 第一章 司马彪生平及著述12-15
- 一、司马彪家世12
- 二、仕宦经历12-13
- 三、主要著作及其成就13-15
- 第二章 《续汉书》的编撰与流传15-22
- 一、司马彪之前东汉史书的撰写15-17
- (一) 《东观汉记》15-16
- (二) 谢承《后汉书》16-17
- (三) 薛莹《后汉记》17
- 二、《续汉书》的编纂与材料来源17-20
- (一) 《续汉书》的编撰17-18
- (二) 《续汉书》的材料来源18-20
- 三、《续汉书》的流传20-22
- 第三章 《续汉书》的体例22-30
- 一、《续汉书》之帝纪22-23
- 二、《续汉书》之列传23-25
- (一) 专传23-24
- (二) 类传24-25
- (三) 民族和外国传25
- 三、《续汉书》之序传25-26
- 四、《续汉书》之志26-30
- 第四章 关于《续汉书》“八志”30-43
- 一、《续汉书》八志与范晔《后汉书》30-34
- 二、刘昭注《续汉志》的贡献34-37
- 三、《续汉书》八志内容及其特点37-43
- (一) 《续汉书》八志内容37-41
- (二) 《续汉书》八志特点41-43
- 第五章 《续汉书》的辑佚及文献价值43-55
- 一、《续汉书》的辑佚43-50
- (一) 清姚之殐《后汉书补逸》中所辑《续汉书》43-45
- (二) 清汪文台《七家后汉书》中所辑《续汉书》45-50
- 二、辑本《续汉书》的文献价值50-55
- (一) 史料价值50-53
- (二) 校勘价值53-55
- 结束语55-57
- 参考文献57-62
- 一、基本典籍57-58
- 二、专著58-60
- 三、相关论文60-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彦民;;《司马彪〈庄子〉注》考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陶冶;;关于《后汉书》[J];华章;2011年10期
3 罗炳良;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仲均;李卫;;石涅如薪[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2 李仲均;;我国古籍中关于脊椎动物化石的记载[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3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5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6 李仲均;李卫;;伯益作井与温泉疗疾[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7 李仲均;;我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地质思想资料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8 李仲均;;四川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史[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9 胡喜云;;魏晋南北朝皇朝史书编纂“序例”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追踪张衡地动仪的“前世今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润泽;建安十八年到黄初初年的冀州辖境(一)[N];衡水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冯锐 我们的复原均有史料依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琛;司马彪《续汉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杨艳芳;《后汉书·舆服志》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庆然;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成良;八家后汉书与范晔《后汉书》史料异同之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5 闫斌;“本体”一词哲学含义起源考[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陈佳佳;外来文明与汉晋洛阳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芮钊;《独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延年;秦汉车舆制度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贾秀梅;汉碑所见功曹及其相关问题[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宫茂;《庄子》源流考[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司马彪《续汉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