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著推介 |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书名:《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
作者:徐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徐良,男,1972年出生,安徽阜阳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1992年、1999年和2005年分别毕业于巢湖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江西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受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学,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侧重于美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美国外交史。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本书作者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史坛上突起的一支狂飚,“新左派”史学无疑代表了美国激进主义史学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史学批判精神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的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们,以变革美国社会、促进美国社会进步为旨志,对美国内政与外交均提出了猛烈了批评。他们激进的史学观点不仅为二十世纪中期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美国史学注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而且成功地扩展了普通大众对美国社会的批评,提高了人们的反思与自省的能力,极大地改变了成千上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成熟起来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从而对美国史学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书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计五章:
第一章首先分两部分来考察“新左派”史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其次则重点从总体上分析了其史学特征,即:激进主义、现代理念和下层意识。
第二章重点从赫伯特·马尔库塞、赖特·米尔斯和威廉·阿普曼·威廉斯等人的相关理论中,探讨了美国“新左派”史学的理论渊源,并认为他们对美国“新左派”史学的产生分别具有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方面的重要影响。
第三章主要从“新左派”史学家们对美国国内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中,探寻“新左派”史学的成就与缺陷。由于“新左派”史学家们各自所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此部分重要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对象,即内战和奴隶制问题、劳工运动和社会流动问题及罗斯福“新政”问题。
第四章与上一章相对应,,该章主要通过分析“新左派”史学家们在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其悲剧性后果等问题上的观点,揭示其史学批判精神,考察其对美国史学(特别是美国外交史学)的巨大贡献。
第五章主要探讨美国“新左派”史学的衰落原因及其给美国史学和社会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作者指出,尽管由于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新左派”史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逐渐衰落了,但其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其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左派”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
第一节 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变迁
一 种族问题
二 越南战争问题
三 贫穷问题
四 大学教育制度问题
第二节 美国史学的流变
一 20世纪前之美国史学
二 20世纪的美国史学
第三节 “新左派”史学的特征
一 激进主义
二 现代理念
三 下层意识
第二章 “新左派”史学的理论源泉
第一节 赫伯特·马尔库塞与“单面社会”理论
第二节 赖特·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批判
第三节 威廉·阿·威廉斯与美国“新左派”史学
的兴起
第三章 美国“新左派”:国家与社会
第一节 “内战”和奴隶制问题
一 美国史学家关于“内战”的百年争论
二 约翰·罗森博格对内战“合理性”的批判
三 尤金·吉诺维斯的奴隶制研究
第二节 劳工问题和社会流动问题
一 霍华德·津恩和艾伦·索尔根尼克的劳工
运动研究
二 斯蒂芬·塞恩斯特鲁姆的“社会流动模式”
研究
第三节 罗斯福“新政”问题
一 巴顿·伯恩斯看“新政”
二 霍华德·津恩对“新政”的批判
第四章 美国“新左派”:美国与世界
第一节 美国外交史学的风雨历程
第二节 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
展
一 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
二 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发展
第三节 “冷战”的起源问题
第五章 “新左派”史学的衰落及其遗产
第一节 衰落的原因
一 “新左派”青年政治运动衰落的影响
二 “新左派”史学自身的缺陷
三 美国史学多样化的冲击
第二节 “新左派”史学的遗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谢阅读
编 辑:杨家翔
责任编辑:杨长云
主 编:张勇安
美国史研究:Americanhistory
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欢迎投稿或推荐美国史资源!
投稿邮箱:ahrac@sohu.com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