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关系论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9-09-23 23:09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出现了不同于前代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天命"与谶纬之说、宗教神学的结合以及"天人相分"之说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史家对天人关系问题探讨的连续性和走向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于天人关系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发展,以新的形式将"天命"继续留在人们的思想中,并往往用来说明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用以附会朝代的更迭、盛衰;另一种是沿着"究天人之际"路线发展,进一步走向"天"与"人"相分的思想境界。这两种情况不仅反映在这一时期史家所撰的史书中,也反映在史家对客观历史的评论中,并展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理论价值。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史论的时代特点与理论价值》(项目号:09CZS001)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傅刚;从《文选》选赋看萧统的赋文学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艳丽;沈约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3 王勇茂;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问题[D];西北大学;2000年

4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5 冯根才;吴均论[D];厦门大学;2002年

6 何丽华;东汉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建明;东晋南朝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明;试论南朝皇室与士族在文学上的互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建刚;论庚信诗文风格之变[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越;;论徐天麟《两汉会要》的编纂特点[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思韩;;究竟要消除什么样的“正统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史宁;非常史论盼复兴[N];文艺报;2011年

2 朱佳木;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4 蔡震;重温《甲申三百年祭》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宋清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原政委、上将;认真学习历史 正确对待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吕振羽的史学贡献和高尚情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海鹏;何兹全的史学创新与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张传玺;翦伯赞对中国新史学的贡献(节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鑫;《隋书》史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3 刘文英;西汉史论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有珍;袁宏《后汉纪》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姗姗;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姚正平;论弗格森的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艳平;唐代编年体史书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0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40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