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试论李济中国上古史重建的路向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19 14:07

  本文关键词:试论李济中国上古史重建的路向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异常激烈的话题无疑是如何重建中国上古史,一时之间,各路豪杰不约而同地聚首于上古史重建的道路上。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旧古史系统的推翻者顾颉刚,还是旧古史系统的新证者王国维,抑或是史料重建派的傅斯年、史观重建派的郭沫若,都提出了自己的古史重建主张,而且均广为人知。而李济,这位奠定了中国考古学基本范式的中国考古学之父在上古史重建方面的观念、方法和探索性贡献却鲜为人知。李济是由人类学转入考古学领域的,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综合文献所载旧材料、考古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得新材料、新知识,并将其放在世界历史范围内重新审视和研究。撰写一部新的中国上古民族和文明发展史,这一直是李济心中的梦想。在“百花齐放”的上古史重建探索之路上,这一梦想的具体目标和理路显得有些“孤独”。他推崇王国维,但其旨趣却与王氏貌合神离;他屡屡批评甚至讥讽“疑古”的顾颉刚,彼此的旨趣截然相异,但又异中有同;作为后来史语所“元和新脚”的生力和主力,,他与傅斯年无疑是志同道合,但细究起来二人其实也是同中有异。至于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史观重建上古史的郭沫若等马克思主义史家,李济一生较少评论,但分析其彼此旨趣,显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为一个以考古名世的学者,李济在上古史重建道路上留下的成果确实不如他在考古学领域留下的多。就成果型态和性质上说,李济在上古史重建问题上的成就和贡献尚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从量上来看,其收获虽然不丰,但从质上来看,却水准很高。《中国上古史重建工作及其问题》、《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两篇文献高屋建瓴,从理论、方法、材料各方面,对上古史重建问题作了全面考察。晚年主持编纂《中国上古史》及其为此而写的《中国上古史编辑大旨》,则将两篇文献的有关思考和主张付诸实践,并提出具体落实的办法和步骤。尽管未能最后定稿,但雏形已经弥足珍贵,它与前两篇文献一起,对中国上古史重建的指导性意义是不容否认的。
【关键词】:李济 “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 上古史重建 路向 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 绪论7-11
  • 1、 选题背景7
  • 2、 研究现状7-10
  • 3、 选题意义10-11
  • 二、 “考古学之父”——从人类学到考古学的转身11-17
  • 1、 渴望“海外求奇方”:清华学堂的收获11-12
  • 2、 随顺好奇的个性:一波三折的西学生活12-13
  • 3、 承受时势,把握机遇:从南开到清华园再到史语所13-16
  • 4、 史语所新掌门:践行一代人重建上古史的夙愿16-17
  • 三、 “人类学派的古史家”——李济上古史重建的理路和方法17-29
  • 1、 敏锐的时代关注及独特的问题意识17-18
  • 2、 宏阔的世界眼光18-20
  • 3、 全新的史料观20-23
  • 4、 跨学科多领域之综合贯通23-29
  • (1)以体质人类学方法寻绎中国民族之始23-24
  • (2)以考古地层学和器物形态学方法探中国文化之发展24-27
  • (3)以民族比较学方法辨中国文化之地位27-29
  • 四、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比较李济与其他上古史重建理路29-43
  • 1、 与王国维的貌合神离29-32
  • 2、 与顾颉刚的异中之同32-36
  • 3、 与傅斯年的同中有异36-39
  • 4、 与郭沫若的道不同不相为谋39-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峰;;理论与材料: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成就及困惑[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2 杨春梅;;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J];文史哲;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李济中国上古史重建的路向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6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