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19-11-26 14:12
【摘要】: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新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2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孙巍;;历史学的走向——科学、社会科学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马克W,

本文编号:256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6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