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易学历史观探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青青;;从《周易本义》看朱子之易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林艳辉;;浅论邵雍的四维思想与人世之道——以《皇极经世书》之观物内篇为中心[J];沧桑;2011年02期
3 陈寒鸣;;关于儒学现代发展的有关问题[J];当代儒学;2012年01期
4 王长红;;叶适易学哲学体系管窥[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5 任利伟;;时代、学术和政治——东汉易学发展阶段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赵中国;;程颐易学诠释方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宋五好;;论中国人伦文化的德育本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琛;;西汉“卦气”与“太玄”世界图式的数理试探——消息用事之“二”“三”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9 刘越峰;;范仲淹的解《易》特点及其对学术风气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10 刘炳良;;易道与治道:司马光《易说》思想论析[J];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文平;虞翻易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洪霞;胡瑗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苏晓晗;船山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7 白效咏;汉代的易学与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张勇;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08年
9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棋;荀爽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兴余;苏轼与司马光《中庸》诠释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隰玉龙;汉代象数易学哲学思想探析[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3 冯荟璇;《伊川易传》的理学思想[D];河北大学;2011年
4 倪可风;白虎通涉易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树生;蔡元定易学的特色[D];湘潭大学;2007年
7 陈之斌;胡瑗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许氏明芳;二十世纪以来越南的《周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赵慧;黄宗羲易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白婧;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根洪;司马光《温公易说》探折[J];周易研究;1996年01期
2 余嘉华;读司马光的《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邓广铭;略论有关《涑水记闻》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施丁;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J];文史哲;1988年06期
5 易民;媭《通擰考up》札,
本文编号:2566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6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