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二家历史观异同论析
发布时间:2017-03-21 01:11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道二家历史观异同论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先秦诸子针对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其中也包含着他们丰富的历史观念。先秦儒家认识到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并应该利用礼乐文化对人的自然属性加以调节,把礼乐文化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同时他们轻天命而重人事,尤其重视君王道德对历史兴衰的重要性;在对待历史变化上,承认历史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在把握历史变化基础上,构建出了“大同”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先秦道家则主张顺从人的自然属性,回归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中去,其蕴含的是对社会规模的深层次认识;同时,面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道家对“有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世思路;在对待历史变化上,道家并不否认历史的进步,其历史观念的着眼点是阐述统治者如何治理社会的理念,而立足点则是对人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关怀。综合来看,先秦儒道二家在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历史变化的考察及对社会的调适策略上都存在着不同点。儒家推崇礼乐文化,并认为君王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道家反对礼乐文化,认为人应顺自然规律而行,不要过多的干扰社会的正常运行;儒家把礼乐文化秩序的出现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而道家则推崇人类社会复归于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然状态中去。但是,二者历史观又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承认人的价值、承认历史变化,都向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儒家 道家 礼乐文化 自然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先秦儒、道二家历史观研究现状8-12
- 二、孔、孟、荀历史观考察12-24
- 1、对人类社会自身及其发展合理性的认识12-15
- 2、天命与人事15-19
- 3、君王道德与社会兴衰19-21
- 4、对历史变化的把握21-24
- 三、老、庄历史观新论24-36
- 1、对人性的潜在认识24-26
- 2、对社会规模的认识26-30
- 3、对文明的反省和批判30-32
- 4、对社会发展的认识32-36
- 四、儒、道二家历史观异同比较36-44
- 1、对现实社会的认识36-38
- 2、对历史变化的考察38-40
- 3、不同的调适: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40-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礼锐;儒家的人性观与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4年01期
2 陈豪s,
本文编号:258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