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2 13:13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旨在全面阐释心理学理论对于历史学研究的影响。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心理学理论渗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背景,对传统史学所受到的质疑及历史学思想和方法上的转变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二部分谈弗洛伊德对历史研究的探索,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对图腾与禁忌的研究、对人物传记写作的影响及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三部分介绍自我心理学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里面主要阐述艾里克森对于历史传记写作的贡献。第四部分介绍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主要介绍了阿谢尔、麦克利兰、霍弗、拉森等人的研究,并对精神分析与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关系。第五部分介绍了心理史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心理史学的兴起及衰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对心理学未来可能的对历史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新史学 心理史学 精神分析 自我心理学 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06
【目录】:
  • 1 心理学理论渗入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6-10
  • 1.1 传统史学在西方史学界受到的质疑6-8
  • 1.2 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展及思想和方法上的转变8-10
  • 2 弗洛伊德对历史研究的探索10-21
  • 2.1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0-13
  • 2.2 弗洛伊德对图腾与禁忌的研究13-16
  • 2.3 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童年期的分析16-19
  • 2.4 弗洛伊德在历史研究中的贡献与问题19-21
  • 3 自我心理学对历史研究的影响21-25
  • 3.1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21-22
  • 3.2 艾里克森对历史传记的影响22-23
  • 3.3 艾里克森在历史研究上对弗洛伊德的超越与继承23-25
  • 4 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25-33
  • 4.1 新行为主义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25-27
  • 4.2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27-30
  • 4.3 非精神分析与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的相互关系30-33
  • 5 心理史学发展状况及趋势33-38
  • 5.1 心理史学在美国的兴起33-34
  • 5.2 心理史学发展现状34-36
  • 5.3 心理史学向心态史学的转变36-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1
  • 中文摘要41-43
  • 英文摘要43-46
  • 后 记46-47
  • 导师及作者简介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华东;;梁启超与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黄悦;;神话历史:一个跨学科的新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陈岭;汪巧慧;;明宪宗的“恋母心理”与万贵妃擅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朱崇科;;扎根本土与自我表述——两本新马论著阅读笔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5 薛丽霞;;论乾嘉学派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6 ;打造中华民族的“相册”——专访系列纪录片《甲子》制片人陈晓卿[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4期

7 黄卫珍;;徐中舒与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和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8 陈野;张勤;赵鹏团;;关于地方志书社会部类的学理剖析和实践探索[J];中国地方志;2011年07期

9 杨宗亮;;新传统史学认识论之检讨[J];西昌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邹兆辰;;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仪明;;试论易学心理学的特质[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孙开泰;;从《管子》研究看郭沫若对新史学的贡献[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家范;;历史检讨的视域及其多义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丽珠;;独立于时风众势外的全祖望史学精神[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萧默;;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之我见[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平;《新史学九十年》[N];南方周末;2004年

2 刘军;雅克·勒高夫:摆脱恐惧的新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罗凤礼;战后西方心理史学发展概况[N];光明日报;2000年

4 ;“新史学”之“新”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郑杨;新史学鐞成就普通人的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张小也;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陈启能;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N];光明日报;2000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庞冠群;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学家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王家范;“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第一人[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D];四川大学;2006年

8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仲民;阅读、表达与集体心态[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4 常刚;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崔金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心理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6 屠庭;梁启超之法史学述论[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辛方;穷源竟委,,易于不易[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天;经典的诞生[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6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