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历史的诠释
本文关键词:司马迁对历史的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近代以来,我们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对其进行研究,名家辈出,成果丰硕。现在,应用诠释学思想对《史记》和司马迁的思想世界进行重新地理解和诠释,通过诠释主体、客体、方法、实践等环节的考察和分析,使我们对《史记》和司马迁有一个新的理解。在主体方面,司马迁注重个人素质对历史诠释的影响,但没有将其作用夸大化:在客体方面,司马迁诠释的历史是以帝王为中心、而且要承敝通变的政治发展过程;在诠释过程中,司马迁肯定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原始察终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作出完整的分析和考察。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历史诠释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092.34
【目录】:
- 导论5-7
- 第一章 司马迁及其对历史的诊释7-11
- 第一节 司马迁思想的形成7-9
- 第二节 司马迁对历史的诠释9-11
- 第二章 影响历史诠释的主体因素11-18
- 第一节 对历史诠释主体的质的规定性11-12
- 第二节 影响诠释的主体因素12-16
- 第三节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16-18
- 第三章 历史诠释客体论18-25
- 第一节 人为历史主体18-21
- 第二节 历史是帝王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发展过程21-23
- 第三节 承敝通变23-25
- 第四章 历史诠释方法25-29
- 第一节 材料的收集和形象地描写25-27
- 第二节 考其行事 综其始终27-29
- 第五章 实践论29-34
- 第一节 体例安排——体现帝王为中心的大一统思想29-30
- 第二节 司马迁自身的实践30-31
- 第三节 价值评判体现历史分析方法31-34
- 结语34-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敏;张三夕;;借“史”传言论治平——司马迁的社会理想观[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陈倩倩;;论司马迁的治道观及其渊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卢红霞;;司马迁的经历与《史记》的文学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4 李华;;粲若经传 继乎六籍——论《史记·五帝本纪》采纳《孟子》的学术史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邹然;蔡欣;;“朕甚悯焉”与“戴盆何以往天”——《史记》成书的哲学启示[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新科;王晓玲;;《史记·五帝本纪》与西汉文化的建构[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7 党艺峰;;屈原形象的塑造与古典时代的浪漫主义传统——《史记》阅读札记之二[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傅刚;;《史记》与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王灿;;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10 裴雪莱;;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男性观——以《史记》中项羽、刘邦人物形象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锬辉;;《史记》赞辞褒贬的修辞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池万兴;;司马迁与管仲(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方铭;;《史记》的尊孔重儒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2 闫德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德治”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郝润华;融通与超越[N];光明日报;2005年
4 袁雨萌;让孩子心中站立起一位英雄[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记者 高晓军;三迁城址的古道要冲[N];雅安日报;2009年
6 王耀;司马迁夫人柳倩娘[N];民主协商报;2005年
7 牛鸿恩 北京师范大学;《史记》注证有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刘保富;司马迁是怎样死的[N];团结报;2002年
9 贵州历史学者 范同寿;贵州学者 把“夜郎自大”还给司马迁[N];西部时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韩兆琦;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秋华;《史记》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法宽;《史记》中的复仇故事和司马迁的复仇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高晓红;论《史记》中的士人文化精神[D];西北大学;2008年
9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新华;论司马迁和《史记》中的失败英雄[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司马迁对历史的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6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