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与周谷城的通史编纂
【文章目录】:
一、以“新史学”为主旨的通史编纂理论
二、以新纪事本末体维护“历史自身之完整”
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四、历史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谷城;;中国史学之进化[J];复旦学报;1944年01期
2 邓嗣禹,李扬眉 ,周国栋;近50年的中国历史编纂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陈其泰;近三百年历史编撰上的一种重要趋势——自马骕至梁启超对新综合体的探索[J];史学史研究;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历史完形论”析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晴佳;;中国史学的西“体”中用——新式历史教科书和中国近代历史观之改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叶建;;略论陆懋德的史学思想[J];史学集刊;2007年06期
4 邢战国;;《中国社会之现状》析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5 陈其泰;史学体系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成就略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6 王学典;;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J];史学月刊;2008年06期
7 陈其泰;;白寿彝先生与中国历史编纂学[J];史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2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何周;吕思勉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12年
6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凡;;梁启超对中国通史的编纂和设想[J];史学史研究;198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少平;周谷城学术创新论[J];学术探索;2004年12期
2 张志哲;博大精深周谷城[J];史学月刊;1986年04期
3 邢战国;;周谷城的历史教育思想[J];学理论;2010年20期
4 李世洞;周谷城《世界通史》古代部分贩卖了哪些反动观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5年02期
5 众志;;关于周谷城《世界通史》一书的批判[J];历史教学;1965年06期
6 崔文印;;虽旧犹新——读周谷城《中国政治史》[J];读书;1983年12期
7 张海峰;周谷城与太平洋区域史研究[J];太平洋学报;1997年01期
8 群;;《红旗》杂志载文批判周谷城对秦桧的辩护[J];历史教学;1964年10期
9 王秀青;周谷城与中外历史比较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陶用舒,易永卿;论周谷城对史学的贡献[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凯;周谷城史学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4年
2 高曼;周谷城反欧洲中心论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9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84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