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论纲

发布时间:2020-10-27 17:52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理,其它的概念有“势”、“心术”、“机”、“本领”等。在破除一般含义的理之后,得出一个具有生命性的、时间连续性的和历史性的理。从此理出发,结合势与心术来探析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朱熹十分注重帝王心术在社会历史演化过程中所起的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他称之为“大根本”。但是我们要注意切不可将此决定性作用与“理”的决定性功能混淆。理的决定性功能是就其本体意义上而讲的,即理决定万事万物的本性,规定社会历史演化的大方向,对社会历史的演化的作用是间接而具指导性的;而帝王心术的决定性作用是在用的层面而言的,单指对社会历史演化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是直接的。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社会历史演变的一般规律是“《易》穷则变”的变易思想;其二、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形态与趋势是“一盛一衰又一盛”的自然历史的变易形态与趋势和人类社会“一治一乱又一治”的人文历史变易形态与趋势;其三、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因素是“理”、“势”、“心术”以及历史人物等。整个这一部分是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最为主要的部分。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和评价,分两个方面: 其一,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从古代政治统治层面到学术思想研究层面都深受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朱熹历史哲学思想中作为人文社会历史发展的准则的理(伦理纲常之理)直接规范着百姓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统治者借以作为治民的基本准绳;第二,朱熹历史哲学思想对完备朱熹整个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三,朱熹历史哲学思想对后世学者研究朱熹思想提供了方法、思路、维度以及视域等条件。 其二,后世学者对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评价。学者对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认识存在三种态度:一,带有一定的评断性质的“陶熔历史,会归一理之纯粹”;二,在肯定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之;三,认为朱熹历史哲学思想内部存在着矛盾。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01;B24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1.2 关于朱熹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1.4 关于本文研究之题解
第2章 朱熹历史哲学中基本概念的阐明
    2.1 “理”
        2.1.1 “理”的一般含义
        2.1.2 对“理”一般含义的破除
    2.2 势
        2.2.1 “势”是“理”之必然
        2.2.2 “势”与“机”
    2.3 心术
        2.3.1 心术的基本含义
        2.3.2 “心术”与“本领”
    2.4 理、势与心术的关系
第3章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中的基本问题
    3.1 历史演化过程中的规律
    3.2 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形态与趋势
    3.3 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因素
        3.3.1 理、势、心术在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3.3.2 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4章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4.1 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
    4.2 后世学者对朱熹历史哲学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朱熹历史发展学说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许家星;史琳燕;;朱熹史学思想三论[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3 许家星;何发苏;;反史倡史,一体两面——朱熹史学态度辨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汪高鑫;;试论朱熹史学思想的积极因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汪高鑫;李俊英;;朱熹史学思想浅探[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6 汪高鑫,董文武;朱熹的历史观及其易学思维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品端;;朱熹与黑格尔哲学之比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曹宇峰;;朱熹义理史学思想三论[J];晋阳学刊;2009年05期

9 叶建华;朱熹的史学思想[J];孔子研究;1989年03期

10 徐仪明;研究朱熹史学思想的一部开拓之作──评汤勤福《朱熹的史学思想》[J];孔子研究;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858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858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